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9:55:47作者:百科
[拼音]:hezhezu
[外文]:Hezhen nationality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于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街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勤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人口为1476人(1982)。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族源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属于肃慎系统的挹娄、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与赫哲族的祖先有渊源关系。至清初,始以“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称见于官私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
关于赫哲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尚有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赫哲族氏族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民族成分和原属黑龙江流域其他土著,以及来到赫哲族分布区居住的蒙古人、汉人等成分,在清初形成了较稳定的族体,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其社会发展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阶段(见父系氏族制)。
社会经济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入山海关前后,曾相继将赫哲族编户收贡,编旗披甲。直到19世纪初叶,由牡丹江至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村,所有赫哲族的22个氏族,都由清廷按其氏族与分布地区行使有效的管辖。在清代,赫哲族与内地及当地各民族的产品交换关系日益发展,赫哲族渔猎的工具也逐渐有所改进,生产力逐渐提高,原始社会渐趋分解,至清末已从原始社会末期跨入阶级社会。辛亥革命以后,三江平原开发的速度加快,赫哲族与汉族杂居,渔猎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与汉族及周围其他各族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对赫哲、鄂伦春等人数较少的民族,实行野蛮统治,甚至公开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使赫哲族人口更加减少,抗日战争胜利以前,已濒于被灭绝的境地。渔猎经济为赫哲族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夏捕鱼作粉,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17世纪末,由以物易物转向猎产品大量商品化。20世纪初,猎业衰退,渔业产品大量商品化。
反帝斗争赫哲族有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光荣传统。顺治八年(1651),乌扎拉村赫哲等族千余人曾反击以E.哈巴罗夫为首的沙俄入侵者;多次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反击入侵乌扎拉村的哥萨克。顺治十五年(1658),赫哲、满等族居民配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反击入侵依兰县附近尚坚乌黑的沙俄殖民者,击毙其头目O.斯捷潘诺夫。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各族人民奋起抗日,赫哲族人民也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纷纷参加抗日队伍,转战于虎林、饶河、密山各地。抗日民主联军成立后,尽管日本侵略军严密封锁,企图割断赫哲族人民与抗日民主联军的联系,赫哲族人民仍冲破封锁,英勇反抗,参加抗日民主联军,并千方百计为联军当向导、掩护伤病员、运送粮食弹药等,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文化艺术赫哲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流传最普遍的“依玛坎”是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唱词押韵合辙。说唱时,须按故事的基本内容和词句背诵,不能随意添加。在民间还流传着“说胡力”,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通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赫哲族的音乐也很有特点,其特有乐器称为“空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传,后者至今仍有人能演奏。
风俗习惯赫哲族人民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制,一般为一夫一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有者间或有一夫多妻。成人去世,实行土葬;婴儿夭折悬于树间。
赫哲族男女衣服皆用鹿皮和鱼皮制作,足穿鱼皮及狍、鹿腿皮做的靰鞡,内絮靰鞡草。过去妇女的衣服多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与铠甲相似。20世纪初,大部分人以棉布为衣,辅之以鱼、兽皮衣。赫哲族人民日常吃鲜鱼、兽肉,加工各种鱼、兽肉干,备常年食用。
住宅为用桦皮、兽皮、茅草搭成的“撮罗”(尖顶)、“胡如布”(圆顶)及各种“昂库”(棚子)。夏季构木而居,冬则凿地为“地窨子”,有穴居的遗风。较普遍地住泥墙草顶房屋。冬踏滑雪板或役犬輓雪橇以为交通,夏季以桦皮船、舢板从事运输和捕鱼。
宗教信仰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见原始宗教)。其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江神3派,各派约有6个品级。现在已基本抛弃了萨满教的信仰。
解放后的变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赫哲族地区解放。 当时幸存的赫哲族居民仅有300余人。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积极发展生产,逐步改善生活,现有人口较1945年增加3倍多。
赫哲族人民原来几乎都是文盲,解放后,人民政府不仅积极扶助他们发展渔猎生产和民族贸易,提高赫哲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兴办小学、中学,培养各种专业人材。现在赫哲族中拥有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本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居于全国各民族先进行列。赫哲族地区各村,都设有卫生所、广播站,有的还设有文化站、俱乐部,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不断增加。从地方至中央各级党代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均有赫哲族代表,在赫哲族聚居地区的政府中,有赫哲族干部担任县长、乡长等职。赫哲族在中国虽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但和各兄弟民族一样享有完全平等的民族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