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9:47:53作者:百科
[拼音]:renmingxue
[外文]:anthroponomastics
研究人名产生发展的规律、人名的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和地理分布的学科。人名的产生和发展与各民族的社会情况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由于社会情况和风俗习惯不同,各民族的人名结构及其构成方法常有差异。
汉语人名系统中,属于人的专有名称的有姓(氏)、名字、别名、乳名、绰号。过去还有谥号和美称。姓和名(字)是现代汉语社会中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名称,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
姓(氏):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即指姓。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序》(116:“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汉族人究竟有多少姓,尚无精确统计。北宋时编的《百家姓》收集 488个姓。 明代的《皇明千家姓》收集1968个姓。《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现代汉族姓氏930多个。 除单姓(赵、钱、孙、李等)、复姓(欧阳、司徒等)外,还有双姓,多见于旧时已婚妇女,一般无正式名字,双姓后加“氏”字即作为称呼,如李杨氏(夫姓李,父姓杨)、刘张氏(夫姓刘,父姓张)之类。
名字:人的基本名称,一般是一生下来时被人们赋与的,也有少数是成人时自己选择的。名字是任意起的,但有些又有限制,比如一个家族同一辈人的双字名中的前一个字按照家谱的规定是相同的,如志刚、志强、志新。
别名:基本名称(或正式名字)以外的名字,包括“字”、“号”、“ 乳名或小名”、“假名”。“字”是根据本名的涵义另取的别名,如班固字孟坚,岳飞字鹏举。“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名,后来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以后在士大夫之间起别号之风尤盛,有多达十几个的。字和号皆为美称。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仪礼·士冠礼》:“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周礼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假名:包括艺名、笔名、法名或其他代替真名的别名。如麒麟童是周信芳的艺名,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一行是张遂的法名,朱红灯是义和团早期首领朱占鳌的别名。
乳名或小名: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长大后在长辈口中有时还沿用。
绰号:也叫外号,由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泥人张,烤肉宛。
属于人名范畴的,还有所谓“谥”。谥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岳飞谥“武穆”。
另外,过去还有以官称、以地称的,如嵇中散(嵇康),杜工部(杜甫);孟襄阳(孟浩然),韩昌黎(韩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名的结构发生不少变化。例如,旧时的谥号早已废除,避讳之说(如丘之为邱,则以避孔子讳而加阝)也不复存在;今天的中青年一般不再有字和号。现在人们的正式名称就是姓(氏)和名(字),各种证件也只要求记录姓名。
中国世袭的姓氏制度始于周朝。当时只是贵族有名有姓,而一般平民有名无姓(这一点与古代希腊、罗马相同,奴隶也是有名无姓)。复姓是后来出现的,而且多是从官职和封邑而来的,如公孙、司马、上官、司徒、欧阳等等。复姓变化较大,不少人把复姓改成了单姓,如公孙改姓孙,钟离改姓钟。自古以来,姓氏变化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所谓赐姓。唐代封建帝王赐姓最多,所以李氏遍天下。
名字最初主要是单名,隋唐以后双名渐多,此后1000多年双名一直居于优势。但近年来,单名又逐渐增多,致使重名现象更加严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4年的统计表明:1949年以前,单名仅占总人数的6.50%,1949年10月~1966年5月期间占总人数的8.98%,1966年6月~1976年10月占 27.81%,1976年11月~1982年6月占32.49%。 另外,名字颇受时代影响,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生的小孩,带“红”字的名字占第一位。
汉族人姓名的地理分布也有其特点。在上述的统计材料中,“陈”、“林”二姓为福建省的大姓;带“”(福建方言字,意为“美玉”)字的人名88个,全部出现在福建;带“奀”(广东方言字,意为“矮小”)字的人名28个,全部在广东地区。研究这种分布可以帮助人们探索人口流动的情况。
与汉族人名系统相近的,除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外,还有朝鲜和越南(朝鲜的姓不到300个,“金”、“李”和“朴”三姓居大多数)。与它不同的,则非常多。如中国彝族、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景颇族、怒族、佤族等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父系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 (父子连名制), 即父亲的名字最后一二个音节与儿子名字的头一二个音节相连,如此世代相传。这种连名制是父权制血统和财产继承权的重要标志。通过这种命名制度,人们可记诵数十代以前的祖先和谱系。
日本人的姓名数目庞大,且姓多于名,姓近7万,名4万多(据《图说日本语》一书载,姓约10万个,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辺、 高桥、小林、中林、伊藤、斉藤为大姓)。日本人的姓名模式同中国汉族人一样,姓在前,名在后。但转写成罗马字时,则同英国人,名在前,姓在后。日本的姓名一般用汉字,而且字形绝大多数与中国汉字相同,但读音迥然不同。
在英美等不少国家中,婴儿洗礼时赋与名字,叫做洗礼名或教名。由于很多人得到同样名字(教名),因而用别名加以区别,如John Redhead,John Hunter,John Scott 。许多这样的别名分别固定在一些家庭中,并世代相传,就成了姓。其基本模式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与汉语的姓在前名在后的模式相反,但匈牙利语姓名的排列与汉语相同。
基本模式当中也有一些差别:美国和加拿大一般在名与姓之间另加一个名字(书面上常用首字母表示,如Kenneth L.Pike),称作第二名字或中间名,这个名字可以是已婚女人的娘家姓,也可以是其他。在欧洲,第二名字不太普遍,如果有,也是在洗礼(最晚在按手礼)时得到的。在欧洲大多数国家,第一个洗礼名是重要的,第二个常省略。但在德国,最靠近姓的名字(即第二个名字)重要,不能省略。
俄罗斯人的姓名结构也是名在前,姓在后;它与汉族人姓名不同之处,还在于人的姓名结构中除姓、名字之外,还有父名。例如,父亲名字叫Иван,儿子的姓名中加上Иванович(父名),意为“伊万之子”;女儿的姓名中加上Ивановна,意为“伊万之女”。名字、父名和姓是俄罗斯人姓名的全称。各种证件要求用全称,但在同事和熟人之间只用前两个,即名字和父名。俄罗斯人姓名有明显的性别标志。另外,还利用各种后缀构成名字的表爱小称、昵称或卑称,以表达一种特定的关系或感情。
人名学内容十分丰富,研究人名学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语言学等学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