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9:23:45作者:百科
[拼音]:Nanchao lingmu shike
[外文]:tomb sculptures of Southern Dynasties
中国南朝的陵墓雕刻。南京是南朝的都城,在江苏省南京市周围及丹阳县、江宁县附近有南朝宋、齐、梁、陈(5世纪初~6世纪)的帝王及王侯陵墓31处。每座陵墓前地面上都有石刻群。南朝石刻列置制度不见于文献记载,从现存实物了解多为3种6件,即石兽(麒麟或石狮)1对、神道石柱1对、石碑1对。 每对石刻相互对称,如石兽动势左右呼应对称,神道碑石额上的书体也一反写,一正写,一顺读,一逆读。现已知12座帝王陵墓为: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文帝刘义隆的长宁陵?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384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黄胄巯舫兄挠腊擦辍⒏叩巯舻莱傻奶┌擦辍⒕暗巯?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466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道生的修安陵、武帝萧赜的景安陵、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武帝萧衍的修陵、简文帝萧纲的庄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文帝陈蒨的永宁陵。此外还有宗室王侯,宋代萧嶷;梁代萧融、萧伟、萧秀、萧宏、萧憺、萧恢、萧景、萧绩、萧暎、萧正立等人墓及一些失名墓共19处。31处陵墓石刻遗存总计73件。它们代表了一个半世纪的南方纪念性石刻的高度艺术成就。
宋武帝刘裕陵前 1对残损的石麒麟是南朝石刻早期作品的代表。两兽昂首突胸作迈步行进姿态,肩有双翼,气势雄浑,仍可见汉代石兽古朴遗风。
齐代石麒麟保存完好的属景帝萧道生修安陵。两兽形体高大,长2.9~3米,高2.42~2.75米,胸突腰耸,瞋目张口,长尾曳地。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两兽虽已残损,但通体雕刻尚清晰,富于装饰意味,双翼作两缕如帚状的蜷曲长羽,脊背由头至尾有串珠状突起,躯体长毛在两侧对称呈帚状纹,整体和谐华美。
梁代陵前列置石刻布局完整的当属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计有石麒麟、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座各1对。梁代石兽有2种,陵前为麒麟,一只独角,一只双角;墓前为石狮、麒麟,一般身长3米左右,高2.8米左右,姿态与宋、齐两代大致相同,颔下长须漫卷,垂至胸际,两翼微翘,翼面前部多作卷云纹或螺纹,中间为细鳞羽,后有三四长翎,长尾垂地,雕刻手法洗练,有的蹯下有一小兽。麒麟颈长为身长之半,甚或超过,如萧赜景安陵麒麟身长2.7米,而自头至脊为1.4米,头高昂,胸突起,四足似缓缓行进,在微带扭动的动势中蕴含着内在的韵律,形象颇为矫健。石狮形体一般都较麒麟略大,如萧绩墓石狮身长至3.85米,高3.4米,长鬣,有翼,翼上或作浪花纹,或作鳞羽纹,后为长翎,长尾及地,胸突腰耸,体态特别厚重雄健。萧憺墓石狮腹下横向伫立一小狮,构思巧妙。丹阳县建山公社烂石垅南朝佚名墓前石狮作蹲坐像,为南朝陵墓石刻中所仅见。梁朝石兽以其矫健雄浑而独具特色。神道石柱今尚存10多件,多有残损断裂风化。萧景墓前石柱保存最完好。柱础为衔珠双螭环伏座,柱身饰24道瓦楞纹,柱连接矩形石额,上镌“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楷字,反书,额下浮雕一组三力士,手承石额。其下有绳索纹及交龙纹饰,柱头置一覆莲圆盖,盖顶伫立一小石狮,石柱整体秀美异常。石碑形制仍沿用汉代造型,圭形圆首。顶饰盘状双龙纹,额穿一圆孔,下为龟趺座。萧宏墓前西侧石碑北侧有浮雕神怪、羽人、朱雀、青龙等8幅,为极不多见的装饰手法。
陈代以陈蒨陵前石麒麟最突出,姿态与周身雕饰大致如其他各陵,唯四爪用力翘起,显得更加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