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伊文思,J.

更新时间:2023-02-03 21:41:31作者:百科

伊文思,J.

图

荷兰纪录片导演。1898年11月18日生于奈梅亨,1989年6月28日卒于巴黎。1927年创办荷兰第一家电影俱乐部“电影-联盟”。他进入电影界时,正值先锋派电影兴起之时,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他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拍摄了《对运动的研究》(1928)、《桥》(1928)和《雨》(1929)。1930年应荷兰建筑总工会之邀,拍摄了一些以建筑工程为主题的纪录片,同时,摄制了表现荷兰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纪录片《须德海》(1930)。此后,伊文思往来于欧美许多国家之间,拍摄了一系列进步影片,如反映机械化劳动对工人神经损伤的《工业交响曲》(1931)、应国际化学处理木材协会之邀拍的《木馏油》(1931)、歌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之歌》(1932)、表现比利时博里纳日煤矿工人大罢工的《博里纳日》(1933)、与美国作家海明威等人一起摄制的反映西班牙内战的《西班牙的土地》(1937)、纪录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四万万人民》(1938)以及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警报》(1943)、《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等。1946年因拍摄澳大利亚码头工人拒绝为荷兰船只装卸武器的纪录片《印度尼西亚在呼唤》而被荷兰政府禁止进出荷兰,直到1966年,这项禁令才被解除。

1947~1952年,他在东欧各国拍摄反映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最初的年代》、《和平一定在全世界胜利》、《世界青年联欢节》、《华沙-柏林-布拉格和平赛车》等。1954年拍摄了以密西西比河、长江、恒河、伏尔加河、 尼罗河、 亚马逊河为背景的《激流之歌》。1955年又拍摄了反映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苏联5 国妇女生活的《五支歌》。此后,伊文思又先后在法国、意大利、马里、古巴、越南等国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塞纳河畔》(1957)、《明天在南圭拉》(1960)、《旅行日记》(1961)、《天空、土地》(1965)等。

1958~1987年之间伊文思10余次访问中国,并先后担任过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文化部的顾问,在培养中国新闻纪录影片创作人材的同时,拍摄了《早春》(1958)和系列片《愚公移山》(1976)。

伊文思在世界各地拍摄影片,有“飞翔的荷兰人”之称。1955年获世界和平奖,1978年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1986年法国政府向他颁发荣誉军团勋章。

本文标签:伊文思  J.  Yiwensi  
上一篇:高山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