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21:39:49作者:百科
[拼音]:Jingjiao
[外文]:Nestorianism in China
唐代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的称谓。又称波斯教、弥施诃教。428 年聂斯托利派与当时作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正统派分裂后,日渐向东传播。约5~6世纪经叙利亚人从波斯传入中国新疆,7世纪中叶传入内地。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
简史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唐贞观九年(635), 大秦国(中国对罗马帝国及东罗马帝国之古称,或指叙利亚)主教阿罗本到长安,唐太宗给予优渥的礼遇,请其在皇帝的藏书楼翻译圣经,并时在内室垂询问道。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下令准其传播,由朝廷资助在长安义宁坊建造波斯寺(后改名大秦寺,即景教礼拜堂)一所。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继承太宗宽容的宗教政策,当时除长安外,“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景教得到很大的发展。高宗仍尊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保持其景教大总管的地位。武则天称帝后,大力提倡佛教,景教一度受到压制和打击。玄宗执政期间,恢复了唐太宗时对宗教的宽容传统。他曾命众兄弟到景教寺设立神坛,并修复被毁坏的建筑物,还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5 位皇帝的画像安置在寺内,并饰以百匹丝绸。玄宗还曾召集景教传教士在兴庆宫“修功德”(做礼拜)。其后,肃宗李亨、代宗李豫以及名将郭子仪等均表示支持与保护景教。景教徒伊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代宗曾在自己的寿辰“颁御馔以光景众”。及至德宗李适,虽极力提倡儒道释三教调和,但对景教仍有好感。唐武宗李炎即位后,鉴于“僧尼耗蠹天下”,在道士赵归真的怂恿下,于会昌五年(845)下令禁佛。景教亦被波及,并以“邪法不可独存”而受到很大打击;一度中绝于中原地区(唐末至五代北宋之间,中国西北边陲地区景教的活动仍然十分频繁)。13~14世纪元朝政权建立后,景教再度进入中原,并向南北各地扩展。约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景教已在大都(今北京)设置主教座。除大都外,福建泉州已成为南方的景教中心,扬州、杭州、昆明以及甘肃等地,先后建造了景教寺。元至顺元年(1330),据称景教徒已超过 3万人。当时景教徒与来自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皆被称为也里可温。
文献(1)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概述景教于贞观九年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的唐代碑刻。简称景教碑。唐建中二年(781)立,明天启三年(1623)在盩厔(今陕西周至)出土。碑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端刻有十字架,碑底和两侧有古叙利亚文教士题名,碑额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碑文计1780字,景净撰,吕秀巖书。现藏西安陕西省博物馆。碑文分序文和颂词两部分。序文较长,首先简略述及基督教基本教义,然后记述了阿罗本受到唐太宗礼遇,景教在唐太宗、高宗、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六位皇帝支持下在中国140余年的活动经过。颂词较短,多是对上述六位皇帝的歌颂。在教义方面,碑文对上帝造物,人类始祖受撒旦诱惑而堕落,三位一体的救世主降临人间,施洗拯救众人等基督教义都扼要提及,但没有涉及聂斯脱利派的基督二位二性主张。碑文作者波斯人景净是景教传教士,任“中国教父”、“乡主教”、“长老”,曾参加佛经翻译工作,与僧侣亦有来往,因此景教碑文中颇多佛教用语。
(2)《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基督教会普遍使用的《荣归主颂》唐代汉译本,译自叙利亚文,译文带佛教语气。译者景净。20世纪初出于敦煌石室,现存巴黎国立图书馆。三威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威严,蒙度系得蒙救赎之意。
(3)《尊经》。为向“法王”与经书礼赞(祝福)之作。所谓法王是在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之后,列举的22位圣徒,其名字皆由叙利亚文译音,其中能辨认的13位,多系新旧约中的人名。经内列举礼赞的35部经书目录,多系叙利亚文的音译或意译,尚难识别。
此外,尚在敦煌发现有《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志玄安乐经》、《序听迷诗所经》、《一神(天)论》、《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等景教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