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21:31:19作者:百科
[拼音]:tiyu jiaoxue
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但各种身体活动又是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这种特点,使体育教学既要遵循各门学科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结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3个方面的任务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教学过程。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艰苦的开发智力和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的工作。为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身体活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是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础。体育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可广泛地运用到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去。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许多专门知识、技术与战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往往都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形式来获得。因此,体育教学原理也是身体锻炼和运动训练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
体育教学是细致而又复杂的教育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组织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要学好体育教学原理,掌握好体育技术,提高文化素养,并深入理解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全面照顾,因材施教,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刻苦学习和锻炼。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在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人们对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不一,因此对体育教学原则的提法也不尽相同。随着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体育教学原则也必将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也是培养和教育人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学原则与教育学教学原则也是有联系的。现在普遍运用的体育教学原则是: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积极独立思考,刻苦顽强学习,把掌握和提高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当作一个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过程。大脑皮层具有最适宜的兴奋性,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是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与锻炼。
直观原则是指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已有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感受,从而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教师要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和精炼的讲解给以条件刺激,并用反复练习不断加以强化。
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年龄、性别、体育基础和身体发展水平,并考虑到场地、设备、器材条件和地区季节气候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学会、做到。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不断提高。生理科学实验证明,人体各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具有一定的惰性,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进入工作状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违背这一原则,就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但易和难、简和繁、浅和深都是相对的,因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而有一定的改变。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全面、多样的内容,运用适当的组织教法,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科学实践证明,人体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调节得好,就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身体平均发展,体态匀称、优美,工作能力提高。否则,就会造成畸形发展,妨碍学生健康成长。
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使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使之与休息合理地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运动负荷是指进行身体活动时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教学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过来也影响完成教学任务。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数量、次数、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加大。要以学生能够承担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动作的质量对运动负荷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应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巩固提高原则是指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不断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在实践中熟练地加以运用。大脑皮层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巩固与提高的生理学基础。如不及时巩固、提高,动力定型将会消退,对教学效果也会有不良影响。一种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有助于他种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还能为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创造良好条件。各种身体素质和机体工作能力的水平,也要不断巩固和提高。长期中断练习,将会导致身体素质与机体工作能力的下降。
认识论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确定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其中,有的是一般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法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信号──第 2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独特的刺激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口令、指示、口头评定成绩,学生的口头汇报、“默诵”、“自我指示”等,都是语言法的运用。其中,教师的讲解是最主要的形式。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通俗易懂),是否有启发性(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内容是否适当(要符合学生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当堂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否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是要使学生反复做练习,口令和指示是指挥学生行动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组织能力的表现,要求清楚准确,声音宏亮,以便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行动的能力。
直观法是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受器官对所学动作的表象、要领和方法获得鲜明印象和直接感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法有:动作的示范、教具模型的演示、放映电影或电视录相;还有给予助力或阻力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还有以具体的或形象的方向标志物,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和用力点等的“定向直观”;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对学生进行刺激或引导,使其完成某一活动的“领先直观”;通过电子仪器装置,使学生及时获得动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纠正或保持动作的“紧急信息直观”等。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它便于完整地掌握动作,一般适用于较简单或不宜于分割的动作的教学。
分解法是把整个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依次地进行教学,最后达到掌握整个动作。一般适用于较复杂、可分解、用完整法教学有困难的动作。
练习法是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重复做练习的方法。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巩固与提高,学生身体的发展,体质的增强,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必须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才能获得和实现。由于教学任务的不同,在运用练习法时,又可分为:
(1)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动作规格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重复练习法;
(2)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变换练习法;
(3)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练习法;
(4)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简单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或称“站”),使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做完一轮可再重复下一轮的循环练习法等。
游戏法和比赛法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竞赛因素和情节。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可充分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达到游戏所规定的目标。比赛法的最大特点是有“竞争”的因素,对身体机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影响心理紧张的因素也比游戏法多,因而能加强身体活动对机体所起的作用。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是指针对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的方法。错误动作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而且容易产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学中,运用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时,又可分为:
(1)加强教育,预防和消除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苦怕累、胆怯等原因而产生的错误;
(2)提高讲解、示范的质量,使学生明确动作概念、要求、要领和完成的方法等,以防止或消除因为在这些方面不清楚而产生的错误;
(3)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以防止和消除因身体训练水平或基本技术跟不上而产生的错误;
(4)加强备课,提高课的组织和教法水平,以预防和消除因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运动负荷过重和组织教法不当所产生的错误等。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计划考核,参见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