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21:19:38作者:百科
[拼音]:Demokelite
[外文]:Demokritos (约前460~前370)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之一。他出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曾周游各地。他一生写了许多著作,著名的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性》等等,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些残篇。他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问题。他在继承留基波哲学思想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原子唯物论思想。
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也是实在的存在。原子在虚空中急剧而零乱地作直线运动。由于原子的大小、形态、次序和位置不同,原子彼此的碰撞结合成世界万物。他用原子和虚空学说解释自然界的许多复杂现象,反对宗教神话观念。他认为原始人在森严的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由于无知,于是猜想神灵是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其实,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
因果必然性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彼此碰撞、形成的旋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在强调必然性时,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
影像说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论解释认识论问题时,认为人的感觉和思想是事物不断地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他还区分了感性和理性两类认识,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阶段,人的感官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虚空就不能为感官所认识,当感性认识在最微小的领域不能再看、再听、再嗅、再摸的时候,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帮助,因为理性具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
德谟克利特还把感性认识称为“暗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原子本身之间没有什么性质的不同,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甜、苦都是习惯,是人们主观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列宁称他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原子论对后来的原子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伦理思想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是古希腊幸福论伦理思想(见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的典型。他从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出发,认为灵魂和理性都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是同一个东西,并不神秘。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来自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乐避苦,而道德的标准也就是快乐和幸福。能求得快乐就是善,反之即是恶。但是,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享乐,而是有节制的、精神的宁静和愉悦。他强调德性不仅是言词,更重要的还是思想和行动,人们应该热心地按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按照他的幸福论原则,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以及义务和良心等道德范畴作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解释,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道德可教,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应以鼓励和说服为主。他也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要与自己的思想作斗争,每天都要有新思想。这种斗争的胜利就标志着个人的道德进步,并能使人成为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伦理思想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派道德观的理论表现,它对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后来的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和卢克莱修等人的伦理思想发生了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