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8:35:46作者:百科
[拼音]:Shen Yawei
沈亚威(1920~ ),中国作曲家。浙江吴兴人。生于1920年12月16日。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迁南昌。在小学和初中求学时,受到民间戏曲、滩簧的陶冶。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务团,从事街头救亡宣传。同年8月,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担任歌咏指挥。1939年曾到新四军文化队,从何士德学音乐基础理论及指挥、作曲。1941年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教员、队长。1946年任华中军区前线指挥部文工团团长,后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副院长。1954~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师从江定仙、肖淑娴等。1955年以来历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和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1982年10月起为南京军区专职音乐创作员。1979年起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沈亚威是在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自1939年开始创作以来,已作有歌曲400余首。其主要作品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季风车歌》、《黄海渔民曲》、《金牛谣》、《刺抢歌》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和编入《淮海战役组歌》中的《乘胜追击》、《狠狠地打》等,建国后的《海岸炮兵歌》、《咏梅》和合唱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颂》等,都曾广泛流传。此外还有歌剧《打击侵略者》(与张定和、秦西炫等合作,宋之的等编剧)和由他主持创作的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等,也受到好评。
沈亚威善于捕捉住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和情绪,用音乐形象加以典型化,使作品富于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他注重内心世界的揭示,深入透视人们的心灵。在立意,构思、体裁、手法、风格上不断作新的探索。1940年写的《大红灯》,就作了表演唱的尝试。为历史剧《甲申记》所作插曲《征潼关》、《迎闯王》等,成功地采纳融合了古典和古民歌的色调。他在80年代创作的《我们的祖国》、《护士之歌》等歌曲,力求以新的艺术去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沈亚威的歌曲创作,为音乐的民族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的战斗性强的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其进行曲常有民歌风,而民歌曲调中又有进行曲的特色。战歌与民歌结合,相得益彰。沈亚威的作品已辑成《沈亚威歌曲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并录制有《沈亚威声乐作品选》(盒式磁带及唱片,上海唱片厂)。1983年的南京“玄武湖之春”演出了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