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20:44:10作者:百科
[拼音]:Ming-Qing banhua
[外文]:print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中国明清时期的版画,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趋于繁盛。明代雕版印刷已普及全国各地,直至清代前期,版画艺术呈现着相当繁盛的局面。商业手工业的巨大发展、城市市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市民文学中戏曲小说创作的活跃,都予书籍出版和版画插图艺术以有力的推动。宋元已成为雕版印刷中心的福建建安、浙江杭州至明时仍保持其重要地位,作为首都的南京和北京刻版印刷事业也日趋隆盛。明代中期以后,安徽徽州(今歙县)地区的版画异军突起,雕刻名手如林,且散布全国各地,其风格细致精工,予明代后期版画发展以重要影响。明代版刻书籍除儒家典籍、佛经道藏外,小说戏曲、应用科学、画谱笺谱等占有重大比例。这些书籍的插图,对传插知识,普及文化艺术,推广科学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倾向的文艺作品,因附有精美插图而加强了感染力。一些画家从事插图,与刻工合作,在版画中创作了一些动人的艺术形象。
明朝的版画大体分为初、中、晚 3个时期。初中期以南北二京的国子监为中心,刻印不少书籍。民间的刻本也有所抬头,宣德(1426~1435)年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积德堂版《金童玉女娇红记》,成化(1465~1487)年间北京文顺书堂版《平话十六种》,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厢记》等书的插图,风格质朴,人物生动,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水平。
从嘉靖(1522)元年至崇祯(1627~1644)末年120余年间所刻版画,习惯上纳入明代后期版画。福建建安版画仍继承宋元传统,诸如熊龙峰、刘龙田、余象斗、杨闽斋诸家书坊,刻印了不少小说和实用书籍,多数为上图下文本,后来发展为单页联句,由文中之图改变为每卷首全页附图,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情节提供了较大的篇幅。
万历时,徽州、杭州、吴兴、苏州等地刻书行业骤然兴起,各地书坊林立,大量刊行市民爱好的文艺书籍。这个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书坊经营者为了牟利,不惜工本,请高手创稿,名工镂版,花样翻新,形成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徽州盛产纸墨,商业手工业发达,版画作者(包括画家、刻印工人)名手辈出,尤以徽州虬村黄氏刻工最为著称。他们相互传习,精益求精,书籍刻印质量居全国之前列。徽派版画在版画艺术领域里,显示了出色的成就。如汪光华玩虎轩版《琵琶记》、《北西厢记》插图,方于鲁美荫堂版《方氏墨谱》,程君房滋兰堂版《程氏墨苑》,潘膺祉版《李孝美墨谱》,方瑞生版《墨海》图,绘刻俱出于丁云鹏、郑重等名画家及黄氏兄弟之手,精工细镌,各有特色。其中《程氏墨苑》中还摹刻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持赠程君房的4幅基督教西洋版画,展示出版画发展中中西艺术交流的迹象。其他如汪樵云绘图的浣月轩版《篮桥玉杵记》、黄伯符刻的《大雅堂杂剧》及《四声猿》插图,宛陵(宣城)汪馆版《诗馀画谱》,都是徽州版画的佼佼者。黄兆圣绘图本《状元图考》和《闺范》,则是虬川黄家兄弟一门刻工刻制而成,其线纹细如擘发,转动柔和,景物环境如山石、地砖、窗棂都刻得繁密工细,显示了雕工的高超技术,成为徽派版画的典型风格。
徽州山多地大,在外地经商操手工业者居乡民十之八九。特别是徽商与刻工几遍天下,他们流寓在如杭州、苏州、嘉兴、南京等地,世事剞劂。因之这些地方的明末版刻,带有徽派版画的风格,或受其不同程度的影响。
南京为明代版画艺术中的另一重要中心。金陵版画以戏曲小说书籍插图见长,代表书坊有富春堂、安德堂、文林阁、广庆堂等,其主人皆姓唐,所刻百余种,以戏曲为主。另外继志斋陈氏,万卷楼周氏,以及荆山书林仁寿堂、两衡堂、兼善堂及清初芥子园、翼圣堂等亦皆为金陵名肆,刻印了许多有价值的文艺书籍。金陵版画早期受建安版画影响,富春堂、世德堂所刻戏曲传奇中所附插图,风格质朴,黑白对比鲜明,注重人物动态和情节的刻画,环境描写较为简略,后期则明显受徽派版画影响。当祁门高石山房郑民版《目连记》于万历十年(1583)刊行不久,富春堂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便改头换目,立即翻刻。文林阁复得黄镐刻图本《烈女传》和黄德宠刻图本《图绘宗彝》,继志斋《红蕖记》插图为新安何龙画,宛陵刘大德刻,徽派图本和刻工为金陵版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金陵江廷讷筑环翠堂,以刻图书自娱,所刻《环翠堂乐府》10余种,今存6种;又刻《苍谱坐隐图》和《环翠堂园景图》,皆多面连式,绘图出自汪耕、钱贡之手,镂版则为黄应组,精工美妙之极,为世所珍。胡正言在南京鸡笼山下筑十竹斋,在他主持下刻有彩色印本《十竹斋书画谱》8种与《十竹斋笺谱》初集, 并创造饾版、拱花之术,把套版彩印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
徽州与杭州水路交通极其便利,徽州刻工多数流寓杭州,杭州成为徽派版画的第二故乡。万历三十一年武林(今杭州)名画家顾炳辑摹的《历代名工画谱》,是一部有影响的画谱专书,有吴凤台刻图本,有旌德刘光信刻图本之别。黄应光等刻李卓吾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和初刻《五种曲》、翻刻《元人百种曲》、《校注西厢记》等书插图,是黄氏寓杭州的巨制。黄一楷、黄一彬、黄一凤兄弟 3人同刻起凤馆版《南琵琶记》、《北西厢记》、七峰草堂版《牡丹亭还魂记》、顾曲斋版《元人杂剧选》(一名《古杂剧》,今存20种)等书插图,黄应秋、黄端甫同刻张氏版《青楼韵语》插图,可称杭州版画的优秀作品。明末清初间,黄君倩、黄肇初都刻有陈洪绶所绘《水浒叶子》。黄子立刻《博古叶子》和曲选书《玄雪谱》插图,汪成甫与洪同良、项南洲同刻《吴骚合编》插图都是明代版画史中的重要作品。杭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插图高手辈出,又有徽州各刻工镌版,遂使版画艺术展现新的水平。
徽州刻工为谋取衣食,常在各地流动。万历间在杭州刻图的黄一彬天启(1621~1627)时已在吴兴为凌濛初刻《西厢记五本》的插图。黄德宠在杭州刻夷白堂版《图绘宗彝》,又在苏州刻草玄居版《仙缓纪事》,又于崇祯六年(1633)刻《汝水中谱》,并刊署“玉林黄德宠刻于姑苏书肆中”,当时已是60岁的高龄。
明末清初间,苏州版画异常活跃,“三言”、“两拍”原刊于苏州,原刊本中有刻工“旌德郭卓然”刊记,他与刘君裕同刻有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插图200幅,是明末徽刻名手。被视为徽派版画殿军的旌德鲍承勋,刻有《盛明杂剧》初集、三集(即《杂剧新编》)和《怀嵩堂赠言》等书插图,康熙初他与鲍天锡同刻《秦楼月传奇》,康熙四十年(1701)刻《扬州梦传奇》,成为后起之秀。这些版画插图较为注意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烘托,人物动态也刻画得生动可喜,刀法上有着较多的变化,显示着艺术的精湛和成熟。
清代书籍版画艺术逊于明代,一些地方志中刻绘的山川名胜插图(如汤尚所刻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画》)尚可称善,皇家主持镌刻的一些如《南巡盛典》、《万寿盛典》、《耕织图》等作品,也显示了一定水平。另外,各地蓬勃发展的木刻套色民间年画,则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版画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