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20:34:25作者:百科
[拼音]:Geda Gangling Pipan
[外文]:Zur Kritik des sozialdemokratischen Parteiproɡramms
K.马克思于19世纪70年代写的重要理论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批判F.拉萨尔机会主义中发挥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原理。
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统一后,形势发展要求德国工人阶级的两个组织,即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实现联合。爱森纳赫派一些领导人急于与拉萨尔派联合而放弃了革命原则,在1875年2月与拉萨尔派领导人拟定了一个浸透拉萨尔机会主义的联合纲领草案,准备在将于哥达举行的联合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马克思见到这个纲领草案后,于1875年4~5月间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的论文,对纲领草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批判。1891年,这个文献首次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1890~1891年第1卷第18期上,并附有F.恩格斯的序言。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及其分配原则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观点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从正面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已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主义关于未来社会里社会成员应当获得“不折不扣”劳动所得的观点时,揭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原理,阐明了个人消费基金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作为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的部分。在扣除这些部分以后,剩下的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但把这个部分分配给个人之前,还必须扣除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因此,不是“不折不扣”而是有折有扣。但从一个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归根结柢是用来为这个生产者谋福利的。
在扣除上述一切后剩下的社会产品构成个人消费基金,并在每一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马克思在批评纲领草案所谓“按照平等的权利”分配劳动所得时,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分配原则作了科学阐述。他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里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但“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10~11页)。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虽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仍承认生产者的不同等的天赋和工作能力,而每一个生产者的家庭人口也不相同,所以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产品比另一个人多些,即富些。这种弊病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同前,第3卷,第10页)。
这种“痕迹”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才能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同前,第3卷,第12页)
对拉萨尔主义其他观点的批判马克思在批判纲领草案所提出的“人民国家”这个口号时,发挥了他的关于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同前,第3卷,第21页)。
马克思在对纲领草案进行批判分析中,还指出它把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列入“反动的一帮”是要使工人阶级在革命中陷于孤立。马克思论证了拉萨尔用来反对工人联合和罢工斗争的“铁的工资规律”,是以T.R.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为依据的。马克思谴责纲领草案散布对德国反动政府的幻想,指责纲领草案放弃国际主义而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继《资本论》之后的一部重要文献。历史表明,这部文献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