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阳翰笙(1902~  )

更新时间:2023-02-03 20:17:50作者:百科

阳翰笙(1902~  )

图

中国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组织者。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曾用华汉等笔名。

生平及创作道路

1902年11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一个丝茶商家庭。1920年进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在校期间,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曾与李硕勋等自发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学潮,反对尊孔读经和军阀委派的官僚校长。学潮失败,他被开除学籍,并被政府通缉。1923年,到北京求学。期间结识了在中法大学学习的陈毅,1924年秋,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被派到中华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工作,并代表全国学联参加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总会工作,协助萧楚女编辑《工商学联合日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阳翰笙被派到广东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任秘书兼教官,并担任入伍生部中共支部支记,从此开始在周恩来领导下进行工作。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后,他先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四军政治部,协助林伯渠、廖乾吾工作。“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后,他参加起义军南征,被委任为所属第二十四师党代表,参加了两次会昌战役。后又调任为起义军政治部秘书长。起义失败后,由海陆丰经香港转回上海。

1927年底,阳翰笙和李一氓参加创造社,共同编辑《流沙》周刊和《日出》旬刊。1929年冬,上海文艺界筹备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阳翰笙为12人筹备组成员之一。此后,他担任过“左联”党团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文总)”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书记等职务。在“左翼”和“文总”工作时期,阳翰笙分工领导“左翼剧联”工作,开始从事戏剧运动的组织工作,并开始写作。写了理论著作《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科学概论》。他写的评论文章《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等,在左翼文艺运动中产生过较大影响。从1928年到1932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10多篇和中篇小说8部,其中由《深入》、《转换》、《复兴》组成的长篇小说《地泉》,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农村土地革命、城市职工运动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斗争。1932年,“左联”成立了电影小组,阳翰笙写了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中国海怒潮》等,是中国电影最早反映革命斗争、体现反帝反封建要求的作品。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被破坏,阳翰笙等人被捕入狱,1937年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协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达南京,始获得自由。

1936年底,阳翰笙创作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前夜》,以一群青年知识分子从事地下抗日斗争的故事,揭露地主官僚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华北的行径,较早以文艺样式提出了反内战、反投降的问题。

1937年秋,阳翰笙奉中共长江局之命,在文艺界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和洪深、田汉等人会同在武汉的话剧、戏曲人士及国民党的文化人士发起为华北义勇军筹款的联合公演,演出了洪深导演,金山、王莹主演的《最后的胜利》,会后倡议成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建立了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接着,他和冯乃超、老舍等人先后发起组织了“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团结文艺界人士从事抗日救亡斗争。同年,他创作了5幕历史剧《李秀成之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掘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价值,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起义军领袖形象。剧本体现的抗节不屈的精神因与当时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愿望相共鸣,在抗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影响。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武汉成立,阳翰笙任第三厅主任秘书,协助郭沫若作组织工作。1938年阳翰笙又应赵丹、陶金等人要求,将电影剧本《塞上风云》改编为4幕话剧。剧本从抗战的全局反映了蒙汉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演出很广。

1939年国民党政府掀起反共高潮,胁迫第三厅人士集体加入国民党。以郭沫若为首的进步人士集体退出第三厅以示抗议。当局采取羁縻政策,于1940年另设“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为郭沫若,副主任为阳翰笙。1941年春,在阳翰笙的推动和领导下,应云卫、陈白尘等组建的民间剧团中华剧艺社成立。同年9月,阳翰笙创作了6幕历史剧《天国春秋》,由中华剧艺社首演,应云卫导演,耿震、舒绣文、项堃、白杨主演,引起强烈反响。这年冬天起,进步的话剧力量连续举办了重庆雾季演出。阳翰笙当时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他团结了许多电影演员参加话剧演出活动。同时,还参加组织了历史剧创作、民族形式问题和建立现实主义演剧体系等讨论,批评后方戏剧运动中的不良倾向。1942年,他写作了5幕历史剧《草莽英雄》,反映辛亥革命前夕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斗争。国民党审查机关下令对《草莽英雄》“禁止出版,禁止演出,没收剧本”,直到1945年秋“双十协定”签订以后,剧本才得以上演。1943年,写成4幕讽刺喜剧《两面人》(又名《天地玄黄》),深刻地批判了抗日时期国民党当局的阶级利己主义。1944年写成5幕话剧《槿花之歌》,剧本以优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歌颂了朝鲜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阳翰笙和冯乃超等组织指导了中华剧艺社和各抗敌演剧队的复员东下工作。随即他回到上海,组建了昆仑影业公司,创作了电影《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与此同时,他受中共组织的委托,和于伶等人组织以上海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戏剧运动,进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民主斗争。1949年3月,他经由香港到达北平,参加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翰笙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秘书长,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1960年,他以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为题材写作了4幕话剧《三人行》,由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舒强导演,石羽、耿震、李丁、姚向黎、于兰等主演,获文化部会演一等奖。后又创作了反映塞北农村集体化的电影《北国江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蒙受不白之冤,被囚禁达9年之久,1979年后恢复中国文联副主席职务,主持中国文联日常工作。

阳翰笙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写了两部社会科学著作,8部中篇小说,10余部短篇小说,17部电影剧本,8部话剧剧本,近200首新旧体诗歌,两部日记,数篇文艺论文,数十篇回忆录。他整理出版了《阳翰笙电影剧本选集》1卷、 《阳翰笙剧作集》2卷、《阳翰笙文集》5卷。此外,他还撰写了一系列回忆录,统集为《风雨五十年》。

主要代表作

《天国春秋》反映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韦事件”,揭示农民革命的历史教训。东王杨秀清执掌文武大权,遭到阴谋家、野心家韦昌辉等人的谗毁,引起天王洪秀全的猜忌,最后导致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屠戮数万太平军战士的悲惨结局。作家通过历史事件提炼出血的教训:只有维护事业的利益,团结一致,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如果让野心家得逞,内部自相残杀,必将导致革命的失败。由于剧本忠于历史,故人物形象真实可信。

《天国春秋》剧照

《天国春秋》以宏大的气魄描述了太平天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表现出作家驾驭复杂事件的能力。

《草莽英雄》写的是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各地保路斗争。保路同志会会长罗选青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后骄傲轻敌,不能听取革命党人的劝告,对清政府官吏的伪降和混入革命队伍的内奸丧失警惕,结果功败垂成,被围牺牲。剧本的主题是《天国春秋》主题的深入和发展。作家并没有停留在揭示教训上,而是进一步挖掘农民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作品以艺术的力量证明,只有掌握科学世界观的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草莽英雄》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作家提炼了富有表现力的四川方言,简练明畅,机智诙谐,切合人物个性。另外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很强,利于发展性格、推进剧情。

本文标签:阳翰笙  YangHansheng  
下一篇:吉普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