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9:48:56作者:百科
[拼音]:Kaociji
[外文]:Karl Kautsky (1854~1938)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理论家。他曾经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变为以“中派”面目出现的机会主义者,最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考茨基1854年10月16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74年进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875年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81年,在伦敦结识马克思和恩格斯。1883~1917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理论刊物《新时代》主编,并以此身份参加党的领导机构的活动,多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第二国际的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
考茨基早年受L.勃朗、F.拉萨尔、E.杜林、F.A.朗格等人的影响,入党时其哲学观点是折衷主义的,政治观点是改良主义的。后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写了《婚姻和家庭的起源》(1882)、《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爱尔福特纲领》(1892)、《基督教的起源》(1908)、《土地问题》(1899)、《伦理学和唯物史观》(1906)等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 G.H.von福尔马和E.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但同时也暴露出抹煞阶级矛盾、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袒护机会主义等错误观点。他还受托编辑出版了马克思《资本论》第 4卷(即《剩余价值理论》)的手稿。1900年,第二国际讨论E.A.米勒兰(1859~1943)参加资产阶级政府问题时,考茨基持“中派”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914年,提出“超帝国主义论”,掩饰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此后,还出版小册子《无产阶级专政》(1918)、《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等,攻击俄国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背叛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他在德国资产阶级政府中任外交部副部长、社会化委员会主席等职,1924年以后,主要从事著述活动。 在 1927年发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他用生物学观点阐述社会过程,歪曲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阶级的学说,完全转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立场。1938年10月17日,死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考茨基早期在从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唯物史观方面, 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他在《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比较忠实地、通俗地叙述了《资本论》(主要是第 1卷)的内容,对其中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概括,并运用这些原理揭露和批判了马尔萨斯主义和拉萨尔主义的所谓“铁的工资规律”。他认为,必须历史地考察各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考茨基还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广泛研究了史前时期的历史,探讨了婚姻、家庭和人口增殖,以及宗教起源等方面的问题。他在《伦理学和唯物史观》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思想,认为社会道德原则同上层建筑其余部分一样,都是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经济基础。考茨基在反对伦理社会主义和康德的伦理学概念上起过某些积极的作用。然而,他又试图从庸俗生物学观点来解释道德现象,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合在一起,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
在19世纪90年代,考茨基还写了一系列批判福尔马和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论著。他指出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是把同马克思主义不相容的成分掺入了马克思主义。他断言:马克思的学说只在个别结论上有错误,而其整个体系是不可动摇的。然而,他对伯恩斯坦的批判很不彻底,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跟伯恩斯坦同流合污。
考茨基早期的一些重要理论著作,虽然含有某些错误观点,仍然是有价值的。列宁说过:“我们从考茨基的很多著作中知道,他是能够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的,虽然他后来成了叛徒,他的那些著作始终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财富”(《列宁全集》第28卷,第249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在关于时代、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会主义理论,成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危险。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等著作中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