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9:47:15作者:百科
[拼音]:Shishi
诗论专著。撰者唐代诗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中批判沈约“酷栽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的声病说(《明四声》),崇尚谢灵运“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的作风(《文章宗旨》),但也注重苦思锻炼。《取境》说:“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一作风)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诗有七至》说:“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至难而状易。”主张自然与功力的结合,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另外,《复古通变体》说:“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主张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用事》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人比兴。”论诗歌表现手法,接触到形象思维的特征。《辨诗有一十九字》区分各种风格意境并加说明,首先标取境“高”、“逸”,最后说:“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此种艺术旨趣对后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所影响。
皎然论诗著作相传还有《诗议》、《诗评》(也作《评论》),分量不及《诗式》,也间有值得注意之处。如《诗议》论“境象非一,虚实难明”,认为:“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指出“景”、“风”、“心”、“色”等物象都存在虚实两个方面,既可感觉,又须意会。这是对诗歌形象意境有所会心之论,为宋代严羽“空中之音,相中之色”等说的先声。《诗评》强调诗歌苦思时应当“绎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也颇有见地。《诗评》有多处与《诗式》内容相重复,故或疑为后人所编。
《诗式》流传有1卷本与5卷本两种。《唐宋丛书》、《学海类编》、《历代诗话》所收均 1卷。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为5卷,较为完备。5卷分别论诗之“五格”,各摘两汉至唐诗人名篇丽句为例,第 1卷前面部分并有对诗歌原理的总论。《诗学指南》摘录本不分卷,次第也有不同。《诗议》、《诗评》有《诗学指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