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9:27:46作者:百科
[拼音]:zuzhi lilun
[外文]:organization theory
人类在社会组织活动中按一定形式安排事务的理论。
组织的概念中国古代“组织”一词原指丝麻织成布帛。《辽史·食货志上》有“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之说。有关组织活动的论述则更为古老,如《孙子兵法·势篇》有“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这里“众”、“寡”指组织形式,“治”、“斗”指组织方法。但是,人类对组织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学者认为,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以一定形式加以编制的集合体。人类社会的组织活动,随着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组织种类愈加繁多,如行政组织、工商企业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等。其中行政组织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
内容关于组织理论的内容,学术界尚无一致看法。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组织的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及其关系;组织成员的激励、沟通与控制过程;权力、职权与影响;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管理策略和技术;系统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的稳定与发展,等等。总之,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它综合了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
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大致经历了传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三个阶段。传统组织理论盛行于20世纪10~30年代。它着重分析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的一般原则,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目标、分工、协调、权力关系、责任、组织效率、授权、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等。代表人物有:提出官僚制度理论的M.韦伯,提出行政程序理论的H.法约尔,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F.W.泰勒。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适用于企业组织,但其组织管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行政组织管理和行政理论的研究。此外,美国学者L.厄威克及时综合和传播了传统组织理论者的观点和主张,扩大了传统组织理论的影响。
30年代后产生了以人际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组织理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该理论一反传统组织理论的静态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人和组织活动过程,如群体和个体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沟通、参与、激励、领导艺术等。美国学者G.E.梅奥等主持的霍桑实验,C.巴纳德的均衡理论,H.A.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F.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综合早期传统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成果,并以系统观点来分析组织的一种理论。其特点在于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互相作用和系统同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考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求组织在这种互相作用中取得平衡的方法。美国行政学家C.巴纳德首先用封闭系统的观点来考虑组织;T.帕森斯、F.卡斯特、J.罗森茨韦克则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即组织系统除了要维持本身的平衡外,还要维持与环境的平衡。60年代后又出现了权变理论。这是一种反对一般管理原则,主张相机行事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J.伍德沃德,美国的P.劳伦斯、J.洛奇和F.菲德勒等。
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表明了管理思想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变化,即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事”的研究到注重“人”的研究,进而发展到人与事研究并重,在方法论上则从规范研究转向实证研究。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认识组织及其活动的规律的成果,使人们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一理论有效地管理组织,以适应人类自身的组织活动。组织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至今还缺乏统一的概念构架和核心内容。有些学者对组织理论是否成为一门学科还持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