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胡斯战争

更新时间:2023-02-03 19:10:21作者:百科

胡斯战争

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和德意志皇帝、封建贵族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J.胡斯遇害,故名。从12世纪起,德意志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势力侵入捷克,对捷克人民实行阶级、民族和宗教的三重压迫。同时也损害了捷克中小贵族和城市中产阶层的利益,引起捷克民族的不满。捷克人民的斗争锋芒首先指向了封建教会,15世纪初,以胡斯为首的宗教改革家批判天主教会,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反映了捷克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1412年,罗马教皇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受到胡斯等人的尖锐抨击。布拉格群众举行抗议示威,遭残酷镇压。胡斯被逐出布拉格。1415年7月6日、康士坦斯宗教会议处死胡斯,进一步激起了捷克民族的义愤。人民群众在胡斯派教士的号召下,决定“举起宝剑”为胡斯报仇,保卫“上帝的正义”。数以万计的农民汇集到南捷克鲁日尼采河口,按照圣经传说,建立起营寨,即塔博尔,举起义旗,并在那里进行了“理想天国”的原始共产主义公社的实验。1418年,罗马教皇马丁五世发布圣谕,粗暴攻击和反对捷克人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1419年7月30日,在J.哲里夫斯基教士的领导下,布拉格群众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接管了市政机构,将德意志贵族和教士“扔出窗外”,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纷纷响应,胡斯战争爆发。胡斯战争参加者分为两大派,代表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塔博尔派于1420年7月提出《布拉格十二条款》,要求消灭等级特权、取消封建捐税和农奴义务;没收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否认正统的教会教义和教会组织,要求建立没有等级的自由的民族教会公社;要求废除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要求废除王权,建立共和国。代表捷克封建贵族和城市中产阶层的圣杯派于1420年8月提出《布拉格四条款》,要求“教会财产还俗归公”,但不愿触动封建制度,只希望取代德意志贵族和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为了镇压胡斯革命,1420年春,由罗马教皇马丁五世发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亲自统率,纠集了欧洲各国10万“十字军”对胡斯革命军发动了征剿。胡斯革命军在统帅J.杰士卡(约1360~1424)指挥下,在布拉格近郊维特科夫山大败“十字军”。此后,又先后于1422年的涅曼茨战役和1424年的马莱绍夫战役、1426年的乌斯基战役、1427年的塔霍夫战役击溃了“十字军”的第 2、3、4次征剿。1424年杰士卡阵亡后,大普罗科普率领胡斯革命军主动出击,向西里西亚、巴伐利亚、弗兰哥尼和萨克森进军,并于1429年重新发动了对德意志本土的攻势。1431年由红衣主教约扎里尼亲自指挥,组织了“十字军”第 5次征剿。多马日利采一战,“十字军”全线溃败,欧洲反动势力无法用军事手段镇压胡斯革命,转而采用外交和宗教手段,企图利用塔博尔派与圣杯派的矛盾分裂胡斯革命军,各个击破。巴塞尔宗教会议于1433年邀请胡斯革命军代表举行谈判,满足了“圣杯派”提出的《布拉格四条款》的部分要求,同“圣杯派”秘密签定了《巴塞尔协定》,同意已被没收的教会财产“维持现状”,不再归还教会;俗人领圣餐时可以用圣杯饮酒。“圣杯派”转而同教皇和德意志皇帝勾结,共谋镇压塔博尔派。1434年5月里旁战役中,塔博尔派军队战败。1436年7月在伊赫拉伐正式公布了《巴塞尔协定》,“圣杯派”首领波杰布拉迪的乔治即位为捷克国王,封建势力复辟。塔博尔派最后一支武装罗加奇支队于1437年被歼,战争最后失败。胡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会势力,使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保持独立的政治地位。它对促进捷克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重新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密切联系有重要意义,也对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标签:胡斯战争  HusiZhanzheng  
上一篇:摩纳哥人
下一篇:日本汉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