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8:20:31作者:百科
[拼音]:Ta’er Si
[外文]:Ta’er Temple
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全称衮本绛巴林,意为十万金身慈氏州。在青海省湟中县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鲁沙尔镇。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开始修建,明万历五年(1577)落成。明清两代又陆续增修扩建,是中国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汉藏合璧建筑群的范例。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以大金瓦寺为中心,主要建筑依山傍塬,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大金瓦寺又称大金瓦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面积456平方米,下为藏式“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鎏金铜瓦顶,回廊周匝。底层前出附阶,为信徒礼拜场所。檐口饰鎏金云头挂板,正脊安装鎏金宝瓶及火焰宝珠等。殿内有高达 11米的大银塔 1 座。外壁墙面遍贴绿琉璃砖,间以黄琉璃花饰。殿两侧各建弥勒殿 1 座。
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毁于火,1917年重建。土木结构,为藏式双层平顶建筑,汉式楼阁遥相互映。经堂面阔十三间,进深十一间。面积1981平方米。堂内四壁存放着数百册经卷。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 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清雍正十二年(1734)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
花寺又称祈寿殿,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系一独立的小庭院,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塑像。
小金瓦寺藏语称“旃康”,是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殿分上下 3层,底层和中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底层为三面封闭的殿堂,中层为明窗式,在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上增建面阔三间的汉式歇山顶单檐建筑,清嘉庆七年(1802)改为鎏金铜瓦顶。殿内有佛像、鎏金宝塔、经卷、白马标本等。院内两侧和前方有绘满各式壁画的壁画廊,为两层藏式建筑。
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 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达赖、班禅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密宗学院)系藏式平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 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
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1978~1983年,国家拨专款先后对大经堂、大拉浪、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弥勒殿、九间殿、大厨房、时轮塔、八宝如意塔等进行了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