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7:54:35作者:百科
[拼音]:Aoni’er
[外文]:Eugene O’ Neill (1888~1953)
美国戏剧家。
生平1888年10月16日生于纽约。父亲是演员,母亲由于种种刺激染上了吸毒的毛病,这件事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医治的创伤,少年时就放弃宗教信仰,并开始放荡起来,经常跑到旅馆和酒吧间去度周末。1906年,奥尼尔进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一年后离校,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并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和尼采哲学的影响,思想陷入苦闷中。1909年,他被迫去洪都拉斯开采金矿,结果身患霍乱,一无所获地返回美国。在一个剧团工作了一段时间,便开始了海员生活,先后到过南美和南非等地。他也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呆过半年,过着乞丐生活。回到纽约之后,依旧穷困潦倒,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1912年,奥尼尔到新伦敦电讯报工作。不久染上肺病。在疗养院休养期间,经过一番反省,决心做一个戏剧家。在这以前,他对戏剧艺术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曾广泛阅读过从古代到现代的欧洲戏剧作品。H.易卜生和J.A.斯特林堡等人都对他产生过很大影响。
1913~1914年,奥尼尔总共写了9部剧本,有8部是独幕剧,只有《东航加的夫》他自己比较满意。为了接受专业训练,他去哈佛大学从G.C.贝克尔教授学习戏剧课程一年。1916年夏天,《东航加的夫》由普罗文斯顿剧团上演,给奥尼尔以极大的鼓舞。1916~1917年,他又完成了《鲸油》、《在交战区》(1917)、《远航归来》和《加勒比的月亮》等独幕剧,大都在纽约的剧作家剧院上演,为奥尼尔赢得了初步声誉。
1918年奥尼尔写出了名剧《天边外》,这是他第一部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并首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戏剧。之后,奥尼尔以其大量作品引起国内外戏剧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美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初,美国戏剧界开始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到了20、30年代便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戏剧家和具有文学价值的戏剧作品。这一切都是和奥尼尔的成就和影响分不开的。
奥尼尔共留下剧作40余部。由于在戏剧创作上的卓越成就,1936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的身体衰弱,作品数量锐减。40年代初,他的病情日益恶化,1953年10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
剧作奥尼尔是著名的实验剧作家,他曾经创造性地运用欧洲各种戏剧流派的创作方法写戏。但是他首先是一位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广泛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问题和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奥尼尔的大多数重要作品是在20年代和30年代完成的。1920年,除了上演《天边外》以外 ,他还写了4部长剧:《黄金》(1921)、《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帝》和《与众不同》(1920)。《天边外》(1918)描写的是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主人公罗伯特和他的哥哥安德鲁都爱邻居的女儿鲁思。因为鲁思决定和罗伯特结婚,安德鲁只得离开他心爱的农场,代替罗伯特去从事海员工作,最后自己变成了一个破产的谷物投机商。罗伯特留在家里务农,结果使家业衰败,妻子怨气冲天,他自己也被折磨死了。临终前他挣扎到室外去眺望远方,说他即将得到旅行天边外的权利,从此得到了自由。个人的生活理想在生前不能实现,自由只能在死后得到,这是奥尼尔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天边外》是一部3幕剧。每一幕又分为两场。 一场在室外,可以看到遥远的天边外,另一场在室内,天边外的情景就看不见了。这是一种赋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形式,它说明生活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安娜·克里斯蒂》 (1920)是奥尼尔第2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现实主义戏剧。女主人公安娜·克里斯蒂的父亲克里斯一辈子过着艰苦的航海生活,家里许多当海员的人都葬身海底,为此,克里斯让安娜从小就住在内地,以免她和海员恋爱结婚。不料她被人奸污并沦为妓女以后,还是来到了海边,而且爱上了青年海员马特·伯克。经过种种矛盾冲突,安娜和伯克终于可望结为夫妇。然而伯克又不得不出海远航。剧本结束时,海上大雾弥漫,伯克和克里斯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安娜话别,准备启程。这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结局,说明人生犹如雾海行船,吉凶难于逆料,安娜、伯克以及克里斯的生活前途正是如此。
《琼斯皇帝》(1920)是一部表现主义的戏剧。罪犯琼斯是黑人,逃到一个小岛上当了皇帝,遭到群众反对而在森林里跑了一整夜,最后被打死。全剧8场, 只有第一场和最后一场写了几个人物的对话, 其他6场都是琼斯单独表演。因为又累又饿又紧张,琼斯逐渐陷入神经错乱之中,于是过去被他打死的两个人、拍卖他的拍卖场、他和他的同胞们被押送到美国来充当奴隶的海上情景、刚果的巫医和鳄鱼等等幻象,一一出现在他的眼前。表现主义所喜欢表现的心理紧张、精神恍惚、神经失常以及下意识活动等等,在这里都有所表现。
20年代,奥尼尔完成了下列剧本:《第一个人》(1922)、《毛猿》(1921)、《喷泉》(1922)、《难舍难分》(1924)、《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1923)、《榆树下的欲望》(1924)、《马可百万》(1928)、《伟大之神布朗》(1925)、《拉撒路笑了》(1928)、《奇妙的插曲》(1927)和《发电机》(1929)。其中《毛猿》、《榆树下的欲望》、《伟大之神布朗》和《奇妙的插曲》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毛猿》也富于表现主义特色,并具有象征意义,主人公扬克·史密斯正是“人的一个象征”。扬克以那具有象征意义的海上巨轮要靠他来开动而无比自豪,殊不知他在资本家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毛猿”而已。他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非人的生活地位,只好到动物园去和大猩猩称兄道弟,结果却在大猩猩的大力拥抱中死去了。扬克之死给剧本带来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结局,它表示人类想走回头路是不行的。
《榆树下的欲望》写农场主卡伯特为了农庄的所有权同他儿子埃本和第三个妻子爱碧所进行的一场三角斗争,卡伯特憎恨埃本不认真劳动,取消了他对农庄的继承权,并对爱碧表示,她只要生下一子,就可得到农庄。爱碧为了占有农庄,和埃本通奸生下一子以后,爱碧却对埃本产生了爱情,于是她将婴儿杀死,以消除埃本因她企图占有农庄而对她产生的仇恨心理。剧本结束时,二人一同去接受法律的惩罚,卡伯特也落到可悲的下场。剧本的情节有类似欧里庇得斯悲剧的地方,它说明古代希腊悲剧对奥尼尔的影响正在加深。
《伟大之神布朗》是一部比较抽象的戏剧,但是它比《马可百万》和《拉撒路笑了》都有较多的现实生活内容。《马可百万》写的是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故事,《拉撒路笑了》则取材于圣经。《伟大之神布朗》主要是描写青年人布朗、戴思和玛格丽特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及其产生的矛盾冲突;他们都戴面具。奥尼尔力图运用面具揭示表里不一的人物性格。
《奇异的插曲》力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它不再运用面具,而是运用旁白和独白。这就是所谓意识流的创作方法。这部剧本为作者第三次赢得了普利策奖。主人公尼娜·李德斯是个占有欲和个人情欲十分强烈的妇女,一直在为占有她周围的4个男人而斗争。最后她的丈夫死了,情人分手了,儿子出走了,4个男人中只剩下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伴随她。这部剧被称作“内省戏剧”。由于强调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大量而连续地运用了内心独白和旁白。但这种意识流的表现方法,拖延了戏剧动作向前发展的过程,也就增加了舞台处理的难度。
从1929年开始,奥尼尔着手写他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哀悼》,花了3年才完成。这是一部三部曲,共有13幕,上演需要6小时。它是以古代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忒亚》三部曲为模式的。奥尼尔力图利用现代心理学解释古代希腊悲剧所表现的命运问题。剧本写女主人公莱维尼亚的母亲和情人通奸并谋杀了她的父亲,她便和她的弟弟一道为父报仇,谋杀了他们的母亲的情人,然后逼着她母亲自杀。为了掩盖她自己的丑行,莱维尼亚又逼着她弟弟自杀,最后接受比死亡更痛苦的自我惩罚。通过莱维尼亚的生活作风和思想作风,奥尼尔有力地抨击了表里不一的清教主义,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哀悼》一剧将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成就推到了高峰。此后,他的剧作逐渐减少。后期的重要作品是,1939年写的《卖冰的人来了》和1941年写的《直到夜晚的漫长一天》。
《卖冰的人来了》写的是居住在一家旅店的一群梦想家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他们都是被社会抛弃了的人,整天无所事事,以酒消愁,谎话连篇,自欺欺人,把幻想当作现实,寄希望于明天。
《直到夜晚的漫长一天》是奥尼尔第四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这部自传体戏剧写蒂龙一家人的不幸历程以及蒂龙的悭吝性格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留下的心灵创伤,着重揭示他们的不同性格和某些相同的生活习惯。剧本开始时,他们戴着面具,到了夜晚,真实面目就暴露出来。他们都是失败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于是彼此抱怨、指责、争吵;但是回过头来又向对方表示歉意。他们的生活极不正常,父子关系异常紧张,母亲夹在父子中间忍受折磨,终日忧心忡忡。在这个人物身上,笼罩着一种感伤和悲观的思想情绪。
奥尼尔善于运用各种戏剧流派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他的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的现实生活,揭露了这个社会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严重问题。但他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有时不免作出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解释,并且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
奥尼尔的许多作品已被译成中文,《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哀悼》(一部)等都曾按原作或改编被搬上了中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