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7:42:13作者:百科
[拼音]:shengtai xitong
[外文]:ecosystem
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1935年英国学者A.G.坦斯利(1871~195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他认为,生态系统既包括整个生物群落,也包括它们环境中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即通常所说的气候和土壤因素。他在其《植物生态学导论》一书中指出:“这样一种生态系统的一切部分──有机的与无机的、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都可以看作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它们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正是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的”。
生态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有机的自然整体。它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部分构成。从结构单元来说,生命系统可以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从功能来说,它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植物是生产生物,它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把无机元素合成为有机化合物;动物是消费生物,它利用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微生物是分解生物,它把动植物遗体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界的光、热、空气、水分、土壤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了结构和功能的协调,表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是具有耗散结构(见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入维持。由于外来能量的输入,并在系统内流动、消耗、转化,从而形成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关系,使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熵减过程,它维持系统固定的功能和结构,使系统处于有序状态。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的结构就会抵抗熵增趋势,而使系统朝自组性和有序性增强的方向发展。
(3)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是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的。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经由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从而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再回到环境中。在食物链上能量的利用者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进入任何一级的物质和能量也都只有一部分转移到次一级,这对食物链上任何一级的生命都没有严重损害,而是维持了系统的新陈代谢过程。这种量的关系1942年由美国的R.L.林德曼(1916~1942)首先提出。他认为,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各级有机体都要消耗掉一部分,通常只有十分之一能量传递到次一级生物。他把这种量的关系称为十分之一定律。由于这一定律的作用,组成食物链的动植物可以排列成数量、能量、重量金字塔。塔基是一大批生产能量的植物,稍往上是为数较少的草食动物,再往上是为数更少的第一级肉食动物,然后是为数再少一些的第二级肉食动物,最顶端是数量最少的最后消费者。生物有机体的生产率、个体数目和重量都可以排列为数字金字塔。生态系统就是在这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运动发展的。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演化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