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7:38:47作者:百科
[拼音]:Ayutuoye Wangchao
[外文]:Ayutthaya dynasty
泰国古代以阿瑜陀耶城(今曼谷北,意为“不可战胜之城”)为首都建立的王朝。华侨习惯称阿瑜陀耶城为大城,故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1350年建立,1767年被缅甸灭亡,历时 417年,传35位国王。在阿瑜陀耶王朝最强盛时期,其统治势力北达兰那泰王国,南至马来半岛的六坤,东面曾扩张到老挝的琅勃拉邦,西抵丹那沙林。
阿瑜陀耶王朝的创始者乌通王(拉玛蒂菩提)原为罗斛国国王。因瘟疫流行,乌通王于1350年率众迁都阿瑜陀耶,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王朝初期与中期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承袭了素可泰王朝的政治体制,军务和民政不分,中央权力分散。波罗摩·戴莱洛迦纳统治时期进行了行政制度的改革:设文、武沙木罕分管全国的民政和军务;民政方面设内务、宫务、财务、田务四个部;实行按爵位等级授田的“萨克迪纳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暹罗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阿瑜陀耶王朝中期,暹罗成为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为了和缅甸争夺这一地区的霸权,从1538年起泰缅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见泰缅战争)。1569年阿瑜陀耶城第一次被缅军攻陷,暹罗沦为缅甸属国达15年之久。1584年纳黎宣宣布摆脱缅甸的统治而独立,带领暹罗军民再次与缅甸较量,并于1595年打到缅甸的首都勃固,使暹罗转败为胜。
继纳黎宣之后的厄迦陀沙律王统治时期( 1605~1610)、嵩贪王统治时期(1612~1628)、巴塞通王统治时期(1629~1656)和纳雷王统治时期(1656~1688),阿瑜陀耶王朝曾一度中兴。由于没有对外战争,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兴旺繁荣的景象。
阿瑜陀耶王朝中期,对兰甘亨于1292年创制的泰文字母进行了改革,使其便于书写,称为简体泰文。用纸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贝叶。文学作品除了王朝初期流传下来的乌通王的《饮水誓盟诗》和戴莱洛迦纳的《律诗集》之外,嵩贪王时期又出现了以宗教为题材的长诗《第十世菩萨的诞生》。纳雷王时期诗歌创作中客龙体、缠体、嘎柏体等形式趋于成熟,作品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为前代所未有,被誉为泰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为宗教服务的寺院建筑也很发达,帕希讪派寺是当时阿瑜陀耶城中最宏伟的一座寺院,充分表现了泰国建筑艺术的特色。1490年后又相继在该寺修了三座佛塔,用来盛放戴莱洛迦纳等三位国王的骨灰。这三座佛塔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王朝的末期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势力逐渐渗入暹罗。1516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了第一个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1598年西班牙和暹罗签订通商条约。1612年英国被允许在北大年开设商馆。1617年荷暹签订通商条约。特别是在纳雷王统治时期,希腊人C.华尔康担负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外贸总监和财政大臣的重要职务,他利用职权,与法国殖民主义者勾结,使法国军队进驻暹罗,取得了对曼谷和墨吉的控制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激起了暹罗人民的愤慨。1688年3月他们在帕碧罗阇的领导下,乘纳雷王病危之际,处死华尔康,将法国殖民军赶出暹罗,取得抗击西方侵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暹罗的商品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几乎每年都要派船来中国进行朝贡式贸易,有时一年多达数次。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后,中暹大米贸易兴起,许多华人移居暹罗,在阿瑜陀耶城形成一个华人居住区。华人对暹罗的商业和航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阿瑜陀耶王朝曾借助华人的航海技术和人力,积极发展和日本、菲律宾的远航贸易。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终于酿成1690、1691、1699年华富里、六坤、呵叻等地的人民大起义。虽然这些起义相继被镇压,但阿瑜陀耶王朝的统治也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王位,多次发生内讧和残杀,更加削弱了暹罗的国力。1758年4月,阿瑜陀耶王朝第32代国王武仑阁病逝后,短短3个月内便更换了三个君主,给缅甸的入侵带来可乘之机。
1766年,缅王孟驳的军队再次陈兵阿瑜陀耶城下,将该城围困了14个月后,终于在1767年4月7日将阿瑜陀耶城攻破。暹王阿迦达身亡,金银财宝被掠一空,3万居民沦为战俘,维持了400余年的阿瑜陀耶王朝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