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阮元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6:42作者:百科

阮元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是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扬州学派的柱石。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资料一

清代汉学家。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乾隆、嘉庆、道光间,历任浙江、河南、江西巡抚及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以体仁阁大学士致仕。二十九年卒。谥文达。其学平实精详,所涉甚广,尤长于治经及文字训诂。身历乾嘉汉学鼎盛之时,敦崇经史之学,主持编刻图书,颇多提倡之力。乾隆末,参与编纂《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嘉庆间,先后在浙江建诂经精舍,在广东建学海堂,聘请名儒,培养人才。主持撰成《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以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山东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又创编清史《儒林传》、《文苑传》及《畴人传》,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并购进四库未收古书一百数十部,每得一书,则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提要》一篇。道光初,集清代前期诸家经说,汇为《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凡一千四百余卷。一时知名学者著述,多赖以刊行。自著为《揅经室集》。

资料二

中国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云台。生于乾隆二十九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及进士第,由翰林院编修历官户礼兵工等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河南江西巡抚,两浙、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平生以提倡汉学,刊刻古籍,奖掖后进为事。任江西巡抚时,校刻《十三经注疏》,每一经都撰有校勘记,罗列众本,刊校异同,读者称便。在广东任两广总督时,主持学海堂,刊刻《皇清经解》,把清人所著各种经书的新注和解释经传文字的佳作汇刻成编,有180余种,1400卷,续刻8卷,对清代学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他还主持编纂《经籍纂诂》,把唐以前古书中的文字训释都荟萃在一起,检查一字,许多义训都呈现在眼前,是研究字义的重要资料。他对如何研究字义很有创见,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学术见解相近,他又是王引之的先生。著有《揅经室集》58卷。

资料三

图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今属江苏)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历官山东、浙江学使,迁兵部、礼部、户部侍郎。嘉庆时,先后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时,入朝为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太傅。死后谥文达。

阮元提倡朴学,曾在杭州创“诂经精舍”,在广州创“学海堂”,培植、罗致学者编书。他精研《文选》之学,曾作《文言说》,提出“以用韵比偶之法,错综其言”,方可以称“文”;散体文的“单行之语”,乃是“直言之言,论难之语”,不得名为“文”。实际上是鼓吹骈文。其同里后学刘师培宣扬其说,章炳麟则斥为“反覆自陷,可谓大惑不解者”(《国故论衡·文学总略》)。阮元所作碑铭记传、论说考据等散体文,以及骈文如《学海堂集序》等都写得渊懿闲雅,有深纯自得之概。诗多纪游题咏之作,写得工整清丽,但缺少现实意义。他的诗文都表现一种学者兼达官的华贵气派。

阮元在经籍训诂之外,还研究天文、历算、地理等学,著述颇丰。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经籍籑诂》、《畴人传》以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书;创编《国史·儒林、文苑》传;诗文集为《揅经室集》,包括文集4编29卷,诗集12卷,续集11卷,外集5卷。另外,还有《诂经精舍文集》14卷。

资料四:生平

阮元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1764年2月21日)子时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府城西门白瓦巷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玉堂官至湖南参将;父亲阮承信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母亲林氏出身仕宦之家,通晓诗书。

阮元5岁开始跟从林氏识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6岁时进姑父贾天宁的私塾就学。林氏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阮承信则令他通文义和立志向学。阮承信熟读《资治通鉴》,对阮元讲“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并教他骑马和学射箭,并说“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备。阮元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起,相继从师于扬州名儒胡廷森及乔书酉、李晴山等人。阮元认为乔、李二师是“独立特行之儒”,就学于他们是幸事,而两位先生也很称许这位学生,可见阮元的学习出类拔萃。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阮元应童子试,落榜,与学友渐有交往。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八月,其母林氏病逝。同年,结识客寓扬州的凌廷堪,成为终身挚友。次年(1782年),丁母忧,始究于经学。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入仪征县学。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科试中考取一等第一名,成为秀才,补廪膳生员。江苏学政谢墉惊赏曰:“余前任在江苏得汪中,此次得阮某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二月,随谢墉出试镇江、金坛等地助阅卷事。九月,乡试揭晓,中式第八名,成为举人。十月入京,得与经学大师戴震之弟子邵晋涵、王念孙、任大椿相交。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会试下第,留馆京师。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十六岁的阮元于会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殿试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朝考钦取第九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充万寿盛典纂修官、国史馆武英殿纂修官。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散馆考试,阮元成绩颇佳,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二月,朝廷大考翰詹,高宗亲擢阮元为一等第一名,升授詹事府少詹事。召对之时,高宗喜道:“没想到朕八旬外再得一人!”命阮元于南书房行走。十月,升任詹事府詹事。十一月,高宗诏令修复刻于辟雍的石经,命阮元随同领班军机大臣和珅等校勘。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高宗命阮元提督山东学政,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离任。在此期间,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山东巡抚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调任浙江学政。九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转授兵部右侍郎,数日后调补礼部右侍郎。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署兵部左侍郎。三月,调户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己未科会试副考官。正考官朱珪托阮元一人批阅文策,论者认为得士如鸿博科,张惠言、陈寿祺、王引之、姚文田等均是此科所得。七月,兼礼部左侍郎。九月,兼管国子监算学。

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阮元奉敕署任浙江巡抚,次年(1800年)正月实授巡抚一职。

当时东南海盗猖獗,以安南(指越南西山朝)夷盗实力最强,凤尾、水澳、箬黄等帮派均依附于夷盗,出现“沿海土匪勾结为患”的情况。阮元就任后,征集弭盗之策,进行“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三个方面的工作。

嘉庆五年(1800年)春,阮元命黄岩镇总兵岳玺提兵击灭箬黄帮。同年夏,海盗大举扰浙,进逼台州,阮元亲赴前线督剿,奏请命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官军会同剿盗,会师海门。六月,安南夷艇纠合凤尾、水澳等帮,以舰船百余艘屯于松门山下,与官军对峙。阮元派间谍诱使水澳先退,适逢飓风大作,海盗舰船大多倾覆,余部登山逃匿,被官军搜捕,擒获八百余人。安南夷艇的四位“总兵”,溺死三人,余下的一位“总兵”、进禄侯伦贵利被黄岩知县孙凤鸣生擒,后被处死(一称二人溺死,二人被杀)。九月,总兵岳玺、胡振声合击水澳帮,将其歼灭殆尽。

自此之后,土匪或被剿灭,或向官府投诚。而随着嘉庆八年(1803年)阮福映新建立的阮朝向清朝称臣归附,艇匪失去了在安南的根据地,浙江海面一度恢复宁谧。

就在同一时间,同安人蔡牵兼并了流离失所的夷盗及水澳、凤尾余部,拥有舰船上百艘,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福建方面不能抵御,浙江亦再遭侵扰。阮元与已升任提督的李长庚商议,认为清军水师难以对抗舰船高大的夷艇,于是筹金十余万,由李长庚前往福建督造三十艘大舰,取名霆船,并铸大炮四百余门配给各船。此后水师接连在海上击破蔡牵,使得军威大振。

嘉庆八年(1803年),阮元奏请建昭忠祠,以祭祀历年来捕击海盗伤亡的将士。此后,又出现了拥有数十艘舰船的新兴帮,阮元派总兵岳玺、张成等追剿,历时一年有余方才将其平定。他与总督玉德共同奏请李长庚总督闽浙两省水师,数次击败蔡牵,几乎将其擒获。但因李长庚与玉德、总督阿林保的矛盾,以及阮元的服丧离职,使盗乱迟迟未定,李长庚亦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围剿蔡牵时不幸战死。

嘉庆十年(1805年)闰六月,阮承信卒于浙江官署,阮元为父服丧,解职归扬州。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月,仁宗起复尚在原籍丁忧的阮元署任福建巡抚,阮元因病推辞。

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阮元服丧完毕,入京署户部右侍郎。十一月,赴河南按事,补授兵部右侍郎,再次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暂时署任河南巡抚。至次年三月方抵浙就职,受命平定海盗。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秋,蔡牵联合广东海盗朱濆进犯定海,阮元亲驻宁波,督率三镇官军将其击退,蔡牵再度逃至福建海域。随后,阮元与福建巡抚张师诚同心合作,起用李长庚的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分别任浙、闽两省提督,协力剿盗。阮元提出“海战分兵隔贼船”的策略,建议专攻蔡牵。次年八月,清军在定海渔山大破蔡牵,穷追至黑水洋,激战累日,蔡牵无可奈何,只得开炮自炸座船,沉海而死。至此,困扰闽浙沿海十多年的盗乱结束,“海寇悉平”。

阮元两度抚浙,多有惠政,尤以平定海盗之功为著。除吏治军政之外,他召集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嘉庆六年(1801年)正月,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词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嘉庆八年(1803年)正月,立宁海安澜书院。

阮元在宁波督师时,奏请浙江学政刘凤诰代己监考乡试,出现舞弊现象,被言官弹劾。阮元受此牵连,亦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以包庇之罪被牵连革职。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补授翰林院编修、文颖馆行走。九月,充署日讲起居注官。十月,兼国史馆总辑。

嘉庆十六年(1811年)初,《十三经经郛》《四库未收百种书提要》编成。七月,补授詹事府少詹事。十二月,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嘉庆十七年(1812年)四月,阮元奉命随镶白旗满洲副都统文孚赴山西查办吉兰泰盐务控案。五月,补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八月,改任漕运总督。在此期间,亦曾赴河南按事。

嘉庆十九年(1814年)闰二月,《全唐文》辑成,阮元为总阅官。三月,调任江西巡抚。阮元抵赣后,在地方严密编查保甲,发现了余干人朱毛俚、胡秉耀等准备起事的情况,迅速调兵将其擒获。十月,因捕治起事有功,加太子少保衔,赏戴花翎。

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刻《宋本十三经注疏》,次年刻成。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阮元被调为河南巡抚。十一月,转授湖广总督。任内修武昌江堤,建江陵范家堤、沔阳龙王庙石闸。

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九月,阮元被调为两广总督。在粤期间,他建议禁止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并上书仁宗,认为“宜镇之以威,不可尽以德绥”。为防范英人异动,阮元于同年十二月奏请建大黄窖、大虎山两炮台。翌年正月,又奏请增兵200人防守大虎山、蕉门炮台等处。二月,密陈《预防英夷事略》,认为英人恃强贪利,应该以威镇服,不能尽皆以德绥抚。如果外国货船擅入内洋,则以停止贸易、断其食用买办、开炮火攻等措施加以惩创。他还说:“彼国(英国)伎俩,惟恃船坚炮利,一经上岸,则无拳无勇,与东倭(日本)不同。或谓攻击恐生事端,此似是而非之论也。”但仁宗不以为然,朱批云:“总须德威相济,不可妄动,慎之。”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闰四月,阮元奏请筑桑园基围石堤,减轻了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水患。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广州已有“羊城”“越华”“粤秀”“应元”四大书院,阮元仍感未能满足士子进修学业的需要,在粤创立学海堂书院。从道光元年至六年(1821年-1826年),阮元捐出自己的“廉俸”,部分发商生息,部分建铺出租,部分购地出租,所得收益,用作学海堂的费用津贴。他还发动各官绅捐资赞助,又刻售《皇清经解》1400卷,以充经费。选址方面,经反复筛选,最后定于越秀山麓(今广州二中址),于道光四年(1824年)落成。

阮元在粤九年,六次兼署巡抚。道光元年(1821年),兼任粤海关监督。当时来往中国的外国船只常常挟带鸦片入境,阮元对敢于经售鸦片者予以严办。

此外,阮元初至两广时,便筹措经费,调集两省重兵,分三路剿灭广西富贺、怀集,广东连山、阳山等地的盗乱,“先后获会匪劫盗数千”,使“内地一律肃清”。

道光六年(1826年)五月,阮元调任云贵总督。

当时云南盐政荒废日久,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就任后,劾罢贪吏,致力消除不法现象;各地盐井产量不等的情况,则由官府出面调剂。一年之后,盐税出现盈余,并能适当调拨为边防使用。

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劫夺。阮元用盈余的盐税招募了三百七十户僳僳族边民集中开荒种地,以抵御土人劫掠。此后又借款购置田地,使僳僳人生计得到保障。境外土人畏惧,逐渐前来归附。

道光八年(1828年)十二月,阮元获准“在紫禁城内骑马”。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升协办大学士,仍留云贵总督任。

车里宣慰司的刀绳武与其叔刀太康为争夺宣慰使一职,长期争斗。道光十三年(1833年),刀绳武联络各土司攻刀太康,兵败,被清廷革职。阮元为之调停,最终择取刀太康之子刀正综承袭宣慰使。

道光十三年(1833年),越南阮朝保乐州土官农文云发动叛乱,波及北越各省。阮元得讯,整饬边备,严禁越境生事。不久后,农文云兵败身死,宣宗下诏嘉赏阮元“镇静得大体”。

道光十三年(1833年),阮元七十寿辰,宣宗御笔书“亮功锡祜”四字匾。三月,充会试副考官,得士二百二十二名。

道光十五年(1835年),阮元回朝。二月,接连管刑部、兵部事务,同月加拜体仁阁大学士。十月,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充任经筵讲官。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奉命与吏部尚书穆彰阿教习庶吉士。

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阮元因老病请求致仕,获宣宗允准,给半俸。八月,晋加太子太保衔。十月,返扬州定居大东门福寿庭宅。后建“南万柳堂”,与六舟居士游扬州瘦西湖。

阮元晚年以诗书为伴,湖光山水为娱,绝不过问地方政事,一直以耳聋避俗吏,悠然自得,怡老林泉。在鸦片战争期间,他仍向两江总督爱新觉罗·伊里布提出了抵抗英国侵略的建议。为抵御英军,他也捐制钱一千缗,以助国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阮元八十生辰,宣宗“赏御书扁联福寿字”,及珍玩、文绮等物。三月,福寿庭宅毁于火。八月,迁居扬州徐凝门康山之右。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阮元“重逢乡举”,赴鹿鸣宴,晋加太傅衔。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1849年11月27日)巳时,阮元在康山私宅逝世,享寿八十六岁。获赐谥号为“文达”,先后入祀浙江名宦祠、扬州乡贤祠。

资料四:成就

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并有相应的著作。他六十岁时,友人龚自珍曾撰文对其在大半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盛赞阮元的训诂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典章制度之学、史学、金石之学、术数之学、文章之学、性道之学、掌故之学等,称其“凡若此者,固已汇汉宋之全,拓天人之韬,泯华实之辨,总才学之归”。

阮元是乾嘉学派晚期的代表人物,也被有学者认为是清代后期形成的扬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将扬州学派定义为汉学发展至高峰并开始走向衰落时期的一个学派。更高意义上讲,阮元学术思想体系的意义不仅成为清代汉学由高峰走向衰落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跨越的转折点。

阮元对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极为反感,他认为中国科学文化最发达,虽对西方学术成有所承认,但又认为西方的科技制作,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他甚至认为西方人的先进器物,是抄袭中国成果的产物。阮元否认西法,对西方人修正某些科学观点不予承认。他的这种态度,被认为“是落后于时代的迂腐之见”。

阮元还是藏书大家。嘉庆九年(1804年),他在家庙西侧建“隋文选楼”,以纪念扬州藉曹宪、李善两位《昭明文选》大家。其中存书2589种,所藏宋元精椠旧本、钟鼎古器若干,多为传世之宝和孤本藏书,并在每种书目下注明作者和版本流传情况,以及精当的内容提要。由于阮元为官为学为人都令人仰慕,所以“隋文选楼”一度成为文人雅士相聚的场所,接待过一大批像梁章钜、龚自珍、伊秉绶、林则徐等清代名人、学者。

阮元好藏砚,巡抚浙江时,留心搜访《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先后求得175种,依《四库全书总目》例,为每书撰写提要一篇,随书奏进。清仁宗十分高兴,遂在养心殿辟一隅收藏,并钤以“嘉庆御赏之宝”,并据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亲笔赐名《宛委别藏》。

阮元所收多为世所罕觏之珍本秘笈,或不见于公私著录,如《皇宋通鉴纪事本末》《钓矶文集》《招捕总录》等;或在中土久已失传,如《难经集注》《五行大义》《文馆词林》等;或可补《四库全书》之缺佚,如《尚书要义》补足四库所缺3卷,《夷坚志》补足四库所缺甲、乙、丙、丁四志,《墨客挥犀》补足四库所缺续编等。同时《宛委别藏》所收各书均据旧本精钞影写,其中源于宋刻的有30余种,源于元刊的有10多种,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书成后原本一直存于宫中,世间并无刊刻流传。20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始将原书重行整理,影印出版。但所收书仅得161种,其余12种不知去向。

本文标签:阮元  RuanYuan  
下一篇:戏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