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7:09:37作者:百科
[拼音]:jingji liyi
[外文]:economic interests
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满足人们经济需要的生产成果。亦称物质利益。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并且是这种经济关系的表现。
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人类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自然基础。人类的多种多样的需要,要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来满足,从而产生和形成了各种经济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满足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各种社会劳动成果,构成经济利益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经济利益的社会基础。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生产关系决定满足人们需要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例如,封建地主的经济需要由封建地租这种经济形式来满足;资本家的经济需要由资本主义利润这种经济形式来满足;雇佣工人的经济需要由资本主义工资这种经济形式来满足,等等。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不同性质的经济利益和利益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利润是资本家的经济利益,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构成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因此,F.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仁亲魑?B>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
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经济利益是形成阶级和引起阶级斗争的经济原因。经济利益的同一性,是使一个社会集团成为阶级的必要条件;经济利益的对抗性,是使不同社会集团成为对抗阶级的必要条件。K.马克思说过:“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17页)。
任何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归根结柢都是由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引起的。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前,第1卷,第82页)。历史上的一切革命也都是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产生,最终也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经济利益则是阶级斗争的物质动因。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仍然存在经济利益关系,虽然剥削阶级消灭了,但经济利益的动力作用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利益之间的对抗。无产阶级的运动从来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扬革命热情是重要的,但不能单纯依靠革命热情,而是只有借助革命热情,依靠人们对经济利益(包括个人利益)的关心,才能推动生产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体系每个社会都有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利益体系。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源泉、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奴役关系的经济利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利益,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对抗经济利益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利益体系的核心。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劳动为源泉,反映联合劳动者之间平等、协作和互利关系的经济利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在重要性上、在涉及的范围上以及在实现时间上还有各种差别,因此使社会主义经济利益表现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根本利益和非根本利益,有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等等。这些利益,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以统一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为前提,存在着各种内在的联系,连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体系。同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相比,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体系的特点在于各种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根本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这些经济利益在整个体系中处于完全同等的地位,国家利益、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首要的和主导的。产生上述根本一致性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利益根本一致的条件下,也还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不需要根本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只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改革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等自我调节措施,就可以解决。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维护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体系的根本一致性和调节它的非对抗矛盾性,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不断迅速发展、社会及其成员的需要得到愈益充分满足的重要原则。它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反映,其基本内容是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兼顾三者的实现和发展;在发生不协调的情况下,使个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经济利益问题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些问题仍有分歧意见。主要是:
(1)经济利益的实质是什么;
(2)物质利益同经济规律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物质利益规律;
(3)物质利益原则是否就是物质利益关系,怎样表述物质利益原则;
(4)在新的经济体制中如何发挥经济利益的动力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