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隋唐西域

更新时间:2023-02-03 16:37:27作者:百科

隋唐西域

隋朝统辖的敦煌郡以西、唐朝统辖的沙州(天宝、至德时沙州更名为燉煌郡)以西的疆域。

隋初,突厥和吐谷浑势力强盛,今河西走廊以北的沙碛和草原地区由突厥直接控制;以西的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焉耆诸国依附突厥;以南(今青海地区)归吐谷浑。吐谷浑的势力西达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控制着南北朝时期经过赤岭(在今青海湖之南)、伏俟城(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南)、鄯善、且末的东西交通线,即所谓“河南道”,后人又称“青海路”。581年, 即隋文帝即位之年, 吐谷浑大举进袭凉州(今甘肃武威),次年,突厥攻击金城(今甘肃兰州)、凉州。隋靠凉州总管贺娄子幹发动河西的凉、甘、瓜、鄯、廓五州兵进行反击,但当时隋在河西主要采取守势,即勒民为堡,镇戌相接,烽堠相望,严行防范。仁寿时期(601~604),文帝任命杨恭仁为甘州(今甘肃张掖)刺史,治理河西。他熟悉边疆事务,了解羌胡心理,在蕃汉杂居的河西地区处事有方,进一步稳定了河西诸郡的局势。隋炀帝即位(604年)后,继续推进文帝的某些改革,同时积极谋求加强和西域的联系,派韦节、杜行满出使西域,并委任黄门侍郎裴矩以甘州为基地招徕商胡,经营西域。大业四年(608),炀帝先遣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进攻吐谷浑,继又派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出兵伊吾。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逃遁;六月,炀帝到达甘州,同月即以原吐谷浑境立西海(伏俟城)、河源(赤水城)、鄯善、且末四郡。鄯善、且末立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隋立四郡意味着从吐谷浑手中夺得了当时通往西域的南道。大业五年,又立伊吾郡。隋在西域的版图以炀帝设立以上五郡时为最大。

隋末唐初,伊吾及西域诸国乘中原的变乱而又依附突厥。武德二年(619),唐平凉州李轨,以秦王李世民领凉州总管,实际上由降唐的隋臣杨恭仁负责安抚河西事宜。唐朝利用杨恭仁治理河西的经验,稳定了河西局势,平定了原隋朝瓜州刺史贺拔行威等的叛乱。

贞观四年(630),唐在与东突厥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东突厥前汗国因颉利可汗被擒而灭亡。这一事件在西域引起了震动,伊吾城主石万年(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国石国,今苏联塔什干)同年降附唐朝,献出所属七城,唐即在该地设置西伊州(贞观六年改称伊州)。颉利败降之后,突厥有许多部落散在伊吾地区,太宗以新任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命令他以粮食赈给这些部落。唐朝招徕突厥部落的工作甚有成绩。贞观六年,原游牧于热海(今苏联伊塞克湖)的铁勒别部酋长契苾何力率部众东来沙州,唐安置他们住在甘、凉二州之间。九年,原游牧于天山东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一带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也率众归附唐朝。这些蕃将蕃兵在后来唐平定西城的过程中起了极大作用。

唐向西域的发展也和隋朝一样,是从反击吐谷浑开始的。贞观八年,吐谷浑攻凉州,唐大举反击。吐谷浑可汗伏允逃图伦碛(今新疆且末、民丰间的沙漠)。唐朝的胜利不仅解除了吐谷浑对河西的长期威胁,而且导致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瓦石峡一带的昭武九姓胡康国大首领康艳典率所属一系列城镇(石城镇、屯城、弩支城即新城、蒲桃城、萨毗城等)归附唐朝。同年,西突厥沙钵罗咥利失可汗立,领有天山南北广大西域地区。西突厥大致在这个时候分为十部,每部各有酋长一人,从可汗处各领一箭,作为统领本部的权力象征,通称十姓,或称十箭。十箭又分左右厢,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居碎叶以东;右厢号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居碎叶以西。638年(唐贞观十二年),西突厥酋长欲谷设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争权相攻。西突厥从此又有南北庭之对立,咥利失领有龟兹、焉耆、吐火罗及康、安、史、何、穆、石等昭武九姓国,号南庭;乙毗咄陆领有北方駮马、结骨等民族,号北庭。唐与西域诸国的往来受到以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为代表的西突厥势力的阻挠。乙毗咄陆在639年(唐贞观十三年)侵犯伊州,高昌王麹文泰也在西突厥胁迫下时时对抗唐朝。唐太宗为了排除这些势力的对抗,在贞观十三年末至十四年命侯君集、契苾何力等攻取高昌,立为西州;并分兵攻取西突厥叶护直接屯兵的可汗浮图城,立为庭州。贞观十八年,太宗因焉耆王龙突骑支与西突厥屈利啜勾结反唐,命安西都护郭孝恪攻取焉耆。唐攻焉耆时,龟兹曾助焉耆,贞观二十二年,阿史那社尔攻取龟兹。龟兹一役在西域引起震动,于阗、疏勒同年归附唐朝。当年,唐把安西都护府从西州迁到龟兹王城,下辖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

乙毗咄陆可汗对抗唐朝失败后,他部下的一名叶护阿史那贺鲁率众降唐。唐把他的部落安置在庭州城西的莫贺城,并为他设置瑶池都督府,以他为都督。太宗死后,651年贺鲁反叛,高宗从永徽二年(651)到显庆二年(657) 三次用兵,终于平定这次反叛,确立了唐对远到今咸海地区的西域的统治。此后,吐蕃、后突厥、突骑施等多次联合西突厥余部与唐冲突,企图夺取在西域的统治地位,但是,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这些民族的进攻并没有根本动摇唐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唐在西域的统治维持到德宗贞元五至六年(789~790)。

唐朝前期对西城的统治,根据不同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1)唐在伊吾设伊州,在高昌设西州,在西突厥原屯兵的可汗浮图城设庭州。西州、庭州在某些时期虽然也是军事性质的都护府的所在地,但三州实行与中原相同的州县制,编入陇右道和后来分置的河西道。县下有乡、里,在州县乡里按律令推行与中原大同小异的均田制、租庸调、差科、府兵制、学校等制度。

(2)天山南北地区设置军事性质的都护府。唐在西域最先建立的是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八月灭高昌,九月即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十公里雅尔城,一说府治在西州),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府迁龟兹。但是,随着唐与西突厥、吐蕃、突骑施等斗争过程中的形势变化,安西都护府也曾几次撤离龟兹,例如,在阿史那贺鲁反叛期间(651~657);咸亨元年(670)吐蕃陷四镇之后数年;垂拱二年(686)到长寿元年(692)吐蕃占据四镇期间,安西都护府即迁回西州。长寿元年之后,安西都护府稳定地设在龟兹王城近百年之久。

都护府之下,从太宗到玄宗时期陆续添置军、镇、戍、守捉、堡、烽堠等一系列级别的军事建置。例如,贞观十四年,西州即置有天山军,初约千余人,天宝时兵力达五千人;文明元年(684),庭州置瀚海军,常驻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远在西陲的碎叶镇置保大军,在这里也曾屯驻过天山军、瀚海军。安西都护府之下最重要的军镇是安西四镇,即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在碎叶设镇之前,焉耆为四镇之一;开元七年(719),唐允许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进驻碎叶,复以焉耆充四镇之数。天宝元年前后,安西驻军两万四千。

在庭州,长安二年(702),武则天正式建立北庭都护府,以与安西都护府分工,应付吐蕃与后突厥配合进攻西域的严峻形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唐朝似乎曾在庭州设立过金山都护府,因为文献中有裴行俭、王方翼、杜怀宝等人在仪凤三年(678)至调露元年(679)期间任金山都护或副都护的记载。天宝元年,北庭驻军两万人。

(3)在天山以北的西突厥、突骑施等草原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唐朝设立羁縻性质的都护府、都督府和羁縻州,安置降附唐朝的部落。这些羁縻性质的都护府、都督府州均归安西都护府和后来设置的北庭都护府管辖。例如,贞观二十年,太宗置瑶池都督府,以归降的阿史那贺鲁为都督,使他统管西突厥诸部。显庆二年,唐平贺鲁叛乱,分西突厥地设濛池、崑陵二都护府,安置助唐平定贺鲁之乱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弥射被封为兴昔亡可汗兼崑陵都护,管辖五弩失毕;步真被封为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管辖五咄陆部。西突厥的属部和其他降附于唐的民族酋长或首领也分别被立为都督府或羁縻州的都督或刺史。

(4)葱岭(今帕米尔)以西地区置安西都护府遥领的羁縻府州。唐平贺鲁,在帕米尔以西地区树立了极大声威。龙朔元年(661),高宗因吐火罗等葱岭以西许多国家遣使要求内属,派陇州南由令王名远为吐火罗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置羁縻都督府十六,各以其王为都督,以其王都为都督府治。据说,王名远曾在吐火罗立碑记载此事。

睿宗景云二年(711)至玄宗开元初,唐于缘边逐步设置节度使。安西和北庭的都护也开始兼有节度之号。景云元年,安西都护始兼四镇经略大使称号, 先天元年(712) 北庭都护兼伊西节度使;开元六年,安西都护兼四镇节度经略使,十二年之后或称碛西节度,或称四镇节度,二十一年十二月安西四镇节度使成为定额。

开元时期,唐在西域的声威达到顶点,在大食东进势力侵逼下,719年(唐开元七年)康国王乌勒伽(Ghurak)、727年(唐开元十五年)吐火罗王叶护(Yab墝u)、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Arsl╣n Tar墝an)等遣使上书, 都曾经求助于唐朝。到天宝年间唐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在远征大小勃律、反击吐蕃的战争中虽然取得成功,但在处理中亚石国事务上发生失误。石国王子投靠大食, 大食的呼罗珊总督并波悉林(Abū Muslim)派部将吉亚德·本·萨利赫(Ziy╣d b. ╙╣li╪)率军与高仙芝交战于怛逻斯。751年(唐天宝十载),唐军因葛逻禄临阵背叛而溃败。继之,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安西、北庭驻军内调,唐在西域的势力大为削弱。叶蕃乘机据有陇右、河西,但安西四镇仍然掌握在唐朝军政人员手中。建中二年(781),北庭留守李元忠、安西四镇留守郭昕假道回纥表奏朝廷,唐任命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四镇节度使。贞元五年及稍晚时期,回鹘、吐蕃激烈争夺北庭,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部两千人奔西州,后为回鹘所害,安西、北庭和唐代中原的联系到此断绝。据唐高僧圆照在贞元五年前后译成的《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载,贞元五年,郭昕仍为安西副大都护、四镇节度使,疏勒、钵浣(威戎城,约当今新疆温宿)、据瑟德(今新疆柯坪、巴楚之间)、焉耆等地都有镇守使在职,唐廷曾派出宦官段明秀为四镇北庭宣抚使进行慰问。

唐代经营西域一百五十年(640~789),这对于巩固唐代西北边防、促进民族的融合,保护东西方的内陆交通,推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1.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新疆简史》第1册,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1980。
本文标签:隋唐西域  Sui-TangXiyu  
上一篇:缩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