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晁错

更新时间:2023-02-03 16:27:06作者:百科

晁错

晁错,西汉文景时代的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受太常派遣,至伏生处学习今文《尚书》。旋被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家令。得幸于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号称“智囊”。晁错看到匈奴侵扰日益严重、商人兼并农民土地等问题,曾先后上书言兵事和守边备塞、劝农力本等急务。他分析了西汉和匈奴兵制的特点及兵力的长短之处,提出徙民实边和入粟塞下以拜爵免罪的建议,得到汉文帝刘恒的采纳。之后,晁错由平阳侯曹窋等联名举为贤良,因对策高第,迁中大夫。他又向文帝建议削夺诸侯王权力及更定法令等,所言多能切中时弊。景帝即位后,晁错擢为内史,不久,迁为御史大夫。他受到景帝的信任,更令三十章,力主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他在《削藩策》中明确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听从他的建议,先后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卬六县和楚王戊东海郡,并决定削夺吴王濞的封地。晁错的父亲从颍川来见他,劝他不要“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以免树怨。晁错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曾任吴相的爰盎(即袁盎)和外戚窦婴,与晁错素不相容,乘机建议景帝斩晁错以谢诸侯。景帝遂拜爰盎为太常使吴,并由丞相、中尉、廷尉等劾奏晁错“大逆无道”,腰斩晁错于长安东市,父母、妻子、同族无少长皆被杀。但是,这并没有平息吴楚七国之乱。

晁错的政论文章以议论犀利,分析深刻著称。《汉书·艺文志》中法家有《晁错三十一篇》,今有清代马国翰等人辑本。

资料一

晁错,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习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中大夫等职,深得宠信,号为“智囊”。晁错曾向文帝提出了“以粟为赏罚”、“入粟拜爵”等办法以贯彻汉初重农抑商,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力主削弱诸侯势力,维护汉帝国的统一,触犯了朝内贵戚勋臣和诸侯的利益,因而遭到激烈反对。景帝即位,晁错迁为御史大夫。“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史记·晁错传》)。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兵叛乱,朝内大臣窦婴、袁盎等以此迫使景帝默许,把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

据《汉书·艺文志》载,晁错有文31篇,列入法家类。多数已不存,现存的是他写给皇帝的几篇奏疏。著名的有《论守边备塞疏》和《论贵粟疏》。议论切实中肯,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深刻的观察和匡正时弊的政治热情。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晁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稍逊,……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资料二

图

中国西汉前期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太子家令等职。景帝即位后迁升御史大夫。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

重农贵粟,轻徭薄赋

晁错从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变中分析了农民起义的经济原因,认为,要想使封建社会长治久安,就必须设法解决广大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只有农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做到:一要贵粟,以粟为赏罚,二要轻徭薄赋。他主张富人向国家多交纳粮食可以拜爵捐官,也可以免除徭役、减征赋税。晁错的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抑制商贾,防止兼并

晁错认为,封建社会造成农民破产流离,除水旱之灾、急政暴赋以外,就是高利贷的盘剥和富商大贾的兼并侵吞。商贾男不耕,女不织,生活奢侈。他们垄断和操纵市场,谋取暴利,有害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特别是那些身兼豪强地主的富商巨贾往往“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大搞分裂割据的阴谋活动。晁错认为,这些就是“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汉书·食货志上》)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主张使商贾游食之民都去务农桑,以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

货币观点

晁错不仅主张贵粟,而且还引出轻金玉(货币)的结论。他认为,人民的饥寒只有依靠重农贵粟才能解决,而货币却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东西。因此他主张英明的君主应该采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方针。晁错的货币观点是从贵粟论派生出来的。他没有认识到货币(金银珠玉)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认为它之所以贵重,都是由于君主的权力所赋予的。他的贵粟论对西汉中央集权政治有积极意义,但他的贱金玉的货币观点却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移民实边,厚其利禄

移民实边,守城备塞为秦朝所首创,但秦时完全依靠强迫,实行的结果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灾难。晁错认为,要想使移民久居边远之地,安心生产,保卫边防,必须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并且做到“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只有如此,移民才能“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晁错传》)。晁错认为,这就是移民实边同秦朝强迫发卒、令民谪戍的根本区别。

资料三

参考文章

  • 为什么汉景帝要杀晁错中国史
本文标签:晁错  ChaoCuo  
下一篇:陆贽(75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