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佛宫寺释迦塔

更新时间:2023-02-03 15:58:59作者:百科

佛宫寺释迦塔

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 立体造型

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 4.4米。该塔每层之间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 9层。附阶周匝,正南面辟门,塔底层直径 30米。2层以上皆设斗栱挑出平座钩栏。每层柱间装隔子门。各层柱头上施斗栱悬挑塔檐,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结构

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栿额贯联,纵横施以梁枋,其间有斗栱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逐层叠架而成。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间,有门额、立颊、地栿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栱和草栿承托,上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塔身斗栱依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斗栱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1~4层外槽用乳栿和草乳栿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栿两道,各角抹角栿一根,两根六椽栿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椽栿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栿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枋和草乳栿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固济。第 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栿和草乳栿,上置方墩承平榑。内槽南北向用六椽栿和六椽草栿,其上方木墩垫架四椽栿、承椽枋、抹角栿和平梁,铸铁刹杆插入其中。六椽栿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

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高9.91米,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

塑像与壁画

塔内各层均有塑像,底层释迦如来坐像高11米,内槽四周绘有壁画,南北门楣横披板上辽画供养人像技法尤精。底层内槽上部置盝顶式平綦藻井,布列纤巧,是辽代小木作中佳品。2层佛坛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 3层佛坛八边形,坛周束腰镂刻精细,坛上塑四方佛;4层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层塑一佛八大菩萨。各像比例适度,面相俊逸,从造型风格分析,当是金明昌年间“增修益完”时塑造。

1952年成立了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修筑围墙,排除污水杂草,1974年以来对塔基和塔身残坏腐朽和局部结构进行了加固维修,如修补残缺的台基栏杆、斗栱和楼板,葺补了“文化大革命”中致残的塑像等。1986年加固了底层南向门道两侧壁画。

参考文章

  • 佛宫寺释迦塔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下一篇:加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