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5:18:20作者:百科
[拼音]:xinyong kuozhang
[外文]:credit expansion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见扩张性货币政策)。
手段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时,为促进经济复苏经常采取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手段有:
(1)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扩大贷款,提高信用创造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水平,促进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2)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促进商业银行以合格商业票据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不但可以不抽回对私人企业的贷款,还可以扩大对其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企业投资,扩大总需求;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的同时会使商业银行存款增加,进而扩大其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买进债券,使债券价格上升,根据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变动的规律,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促进企业投资,增加总需求。
理论基础信用扩张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信用扩张论。主要依据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他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引起的。消费需求由个人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而投资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率太高,而利率依存于货币数量,为此,凯恩斯主张用扩大货币信用量压低利率,以此刺激投资增加,从而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
限制条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价格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如果用信用扩张推动缺少货币部门的投资,被价格上涨所抵消(以实物计算的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不变),或超过经济的实际需求而过分地扩张信用,都将诱发通货膨胀,而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在中国,为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很少采用以信用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但也不排除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某一时期的特定需要,向缺乏货币推动的个别部门适度扩大信用,以促使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