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4:51:39作者:百科
[拼音]:guyun
[外文]:archaic Chinese rhymes
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这些韵,从早就有人发现有些不大顺口,到宋代,出了一种叶音说:凡字用到韵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随便改变平时的念法,好叫它顺嘴。比方虞字,在《驺虞》一章,上文韵脚是葭豝,就念yá; 在二章, 上文是蓬、豵,就念Wéng。
明代陈第开始提出古音不同于今音的见解,反对叶音。明末清初顾炎武写了《音学五书》,开始认真研究先秦的音。因为唐以下科举要求作诗,人们都记熟了诗韵有哪些韵,每个韵里有哪些字;这些早期研究者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先秦韵文里的韵该分多少类,每类收哪些字这两个问题上去。
为便于叙述,现在先把分类分得最多的现代人罗常培、周祖谟合作的分类法稍加变动、注释,列到底下:
(1)之部。包括《广韵》的之,咍(用平声代表平上去)韵和尤韵的一部分字,如期、莱、……。这些字里的谐声偏旁,是其、来、尤……。
(2)幽部。包括尤、幽韵字,如優、觩。谐声的偏旁是憂、求……。
(3)宵部。包括萧、宵、肴、豪韵字、如苕、消、郊、桃……。偏旁是召、肖、交、兆……。
(4)侯部。包括侯韵字和一部分虞韵字, 如蔞、驹……。偏旁是婁、句……。
(5)鱼部。包括鱼、 虞、模韵的字,如琚、虞、蒲……。偏旁是居、吴、浦……。
(6)歌部。包括歌、戈、麻韵字和一部分支韵字,如何、過、蛇、儀……。偏旁是可、咼、它、義……。
(7)支部。包括支、佳韵字,如枝、提……。偏旁是支、是……。
(8)脂部。包括脂、齐、皆韵字,如脂、萋、喈……。偏旁是旨、妻、皆……。
(9)微部。包括脂、微、灰韵字,如遗、違、嵬……。偏旁是贵、韋 、鬼……。
(10)祭部。包括祭、泰、夬、废韵字,如泄、艾、败、濊……。偏旁是世、乂、贝、歲……。
东部。包括东的一部分韵字和钟、江韵字,如空、樅、邦……。偏旁是工、從、丰。
冬部。包括冬、东的一部分韵字,如宗、沖……。偏旁是宗、中……。
蒸部。包括蒸、登韵字,如蒸、憎……。偏旁烝、曾。
阳部。包括阳、 唐、庚的一部分韵字,如裳、筐、觥……。偏旁是尚、匡、光……。
耕部。包括庚、耕、清、青韵字,如苹、耕、清、庭……。偏旁是平、井、青、壬……。
真部。包括真、臻、先的一部分韵字,如薪、蓁、颠……。偏旁是新、秦、真……。
谆部。包括谆、文、欣、魂、痕韵字,如犉、闻、欣、遯……。偏旁是、门、斤、豚……。
元部。包括元、寒、桓、删、山、仙、先一部分韵字,如垣、翰、觀、關、蕳、僊……。偏旁是亘、倝、雚、、间、……。
谈部。包括谈、咸、衔、严、凡韵字, 如餤、讒、巖、嚴……。偏旁是炎、毚、嚴……。
侵部。包括侵、覃、盐、添韵字,如歆、覃、僭、簟……。偏旁是音、覃、朁……。
嘠职部, 包括职、德韵字,如極、國……。偏旁是亟、或……。
嘡屋部。包括屋(一部分)、燭、觉韵字,如讀、绿、濁……。偏旁是賣、录、蜀……。
嘥沃部。包括屋(一部分),沃韵字,如復、毒……。偏旁是复、毒……(也有人称觉部)。
嘨藥部。包括藥、铎、沃、觉韵里若干散字,如谑、鑿、襮、濯……。偏旁是虐、丵、暴、翟……。
铎部。包括藥、铎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臄、作、客、獲、 斁……。偏旁是豦、乍、各、蒦、睪……。
锡部。包括锡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晳、讁、璧、……。偏旁是析、適、辟……。
质部。包括质、 栉、屑韵字,如室、櫛、结……。偏旁是至、節、吉……。
術部。包括術、物、迄、没韵字, 如述、蔚、仡、忽……。偏旁是术、尉、乞、勿……(此外还有至、未、偮、队韵的若干散字)。
月部。包括月、曷、末、黠、、薛韵字,如揭、褐、活、拔、舝、说……。编旁是曷、、犮、省……。
盍部。包括盍、 洽、狎、業,乏韵字,如甲、業、法……。偏旁是甲、業……。
缉部,包括缉、合、枼、怗韵字,如泣、合……。偏旁是立、合……。
(10)以上通称阴声,收元音或濕音;~ 是阳声,收鼻音;嘠~是入声,收塞音。
顾炎武 《音学五书》里的 《音论》是理论性总结,他在那里强调过“什之七”、“什之三”。这反映出来他可能以为现代音跟《诗经》音不同的不过3/10,只要根据7/10的音来改这少数,就功行圆满了。他在“琴瑟友之”的“友”字下说:“古音‘以’”。可见他没拟音, 只是从现存甲音改成乙音。他的分类(不按原次序)是: ①之职支锡脂微质術祭月。
(2)幽沃侯屋宵藥。
(3)鱼铎。
(4)歌。
(5)东冬。
(6)蒸。
(7)阳。
(8)耕。
(9)真谆元。
(10)侵缉谈盍。他的入声是放在阴声底下(⑩是例外)。
段玉裁在顾炎武的基础上再分类,得17部:
(1)之职。
(2)宵藥。
(3)幽沃屋。
(4)侯。
(5)鱼铎。
(6)蒸。
(7)侵缉。
(8)谈盍。
(9)东冬。
(10)阳。耕。真质。谆。元。脂微術祭月。支锡。歌。可见, 除了屋沃不分,质放在阳声底下,东冬不分,脂微術祭月不分这4点以外,别的地方都得出和现代人一样的结果了。只是入声还放在阴声下是沿用顾炎武的办法。除了分部以外,段玉裁还把《诗经》和“群经”用来押韵的字列了谱,便于查看,更突出的是他把谐声字分类也跟古韵联系起来了,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除了不该用全称肯定以外,大致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谐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大致和《诗经》产生年代相合,他除了列韵谱以外,还列了《古十七部谐声表》。比方他的第6部就列了:瞢声、梦声、蝇声、朋声、弓声…… 他还把本不在一部偶然借来押韵的字叫“合韵”,列在每部韵谱后头。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出来以后,引起极大的反响。钱大昕说他“凿破混沌”。后来的人再取得进展,差不多都只是补他的不足。
段书写成以后,请他老师戴震作序。戴震回了一封长信。信里说祭、泰、夬、废、月、曷、末、黠、、薛这些韵里的字,如《芣苡》的掇、捋,《草虫》的蕨、惙、说等偏旁是叕、寽、厥、兑的字可以单成一组。用上文段氏的17部来说,就是祭、月应该从15部单分出来独立。分出以后算几类呢?从后来戴震的著作看,他立过霭、遏两部,只有去入。这是戴震的一个特点,他自己的创新是用影纽字代表一个韵部。比方他的东、侯、屋3类就叫翁、讴、屋。这是比较科学化的。因为他除了分部以外,还管拟音。他的缺点是拘泥等韵:凡是等韵一摄里的字,如尤、侯,他拒绝分开。所以他不听从段把尤、幽从侯分开的主张。凡是这样的学者都用“审音”作借口,坚持某些论点,有时候妨碍他们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
王念孙曾当面纠正段玉裁的失误。在他写给江有诰的信里说:“段君以事入都,始获把晤,商订古音。告以侯部自有入声;月曷以下非脂之入,当别为一部;质亦非真之入;又质月二部皆有去而无平上;缉盍二部则无平上而并无去。段君从者二(谓侯部有入声、及分術月为二部),不从者三。”请复察上文段玉裁的17部。若是依了王念孙的意见,他的屋沃不分、质附真下、脂微術祭月不分,缉盍附侵谈下就可以说全改过来了。只要再分东冬、脂微、把入声全独立,就是现代人的格局了(只有祭月合成一类)。
孔广森(1752~1786),也是戴震的学生。他在《诗声类》里说:“唐韵一东三钟四江……合为一部。其偏旁见《诗》者有从东……同……丰……充……公……工……冢……囱……从……龙……容……用……封……凶……邕……共……送……双……尨……。”又说:“凡从冬、中、农、弓、宫、虫、宗、众、戎、梦、夅等声者不得阑入。”除弓、梦是蒸部字以外,剩下的就是冬部了。
孔广森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各部分成阴、阳两大类(他主张古无入声)。本来戴震已经有“两两相配,以入声为相配之枢纽”的话,孔广森把它彻底实现出来,为后代研究部与部的关系作了个准备。不过他只图对得整齐,把分部倒弄得粗疏了,竟把真谆又合成一部(见阴阳对转)。他还写了《诗声分例》,把《诗经》里各种押韵的格式罗列出来,能使读者打破从近体诗里养成的成见。
继承并且发展了孔广森成就的是章炳麟。他在分部、拟音两方面都有贡献。在分部方面, 他把術部从脂微底下分出来,算只有去入韵的队部,说:“脂队二部同居而旁转,旧不别出。”在拟音方面,他有《二十三部音准》专讲拟音。章炳麟的话比较清楚,比方说“东当从支韵之江(江南呼‘ 江 ’穹口而大……江西尤碻)”。能让人懂他说的是用 [婖]元音。他是个佛教徒,通些梵文,拟音常用梵文作模式。所以他的分部和拟音都比较清楚。现在把他的《韵目表》注上音标列到底下:自注:“上列阳声、下列阴声、为‘对转’。其数部同居者同一对转。”
对转就是韵前半个大体相同,后头加不加鼻音收尾的问题。他还有旁转。就是韵的介音收尾音不动(有些也有收尾音变化),主元音变化的问题。他的改进是把部与部的关系整理得比较有条理,所以他说:“孔氏所表……以审旁转则疐。”他的旁转安排得合理得多。
章炳麟的拟音引起人们认为怪的是把青、东、冬、蒸不算收-嬜,可改到收-n、-m类里去。这是受梵文影响。梵文元音本有 14个。有一派学者只用10个,外加a╮、a╪,一共12个。╮本是个表示元音鼻化的附加号,在摩擦音前用,在 k、t、p前头它就变成凜[嬜]、n、m。有一派和尚把在擦音前的╮也念凜,这就是章炳麟的模式。他说:“印度音摩那皆在体文,而姎独在声势”,就是他学的那派梵文。
章炳麟的学生黄侃立28部。除了“幽沃”不分,“脂微”不分,“祭月”不分外,所有入声全独立。他在每部里找出等韵家叫一、四等的韵,叫古本韵,剩下的叫今变韵。一、四等韵虽然从古到今的确变化少,但是没说今变韵因为什么条件才变。比方“元”部有寒、桓两个古本韵,在长沙话里就用两种元音念。光说“寒桓”是古本韵,各地人看了,意思不明白。所以他的拟音学说反不如章炳麟的可以译成音标。
现代人钱玄同(1887~1939)把“幽沃”分立,王力把“脂微”分开,所以一共有30部。要是把“祭月”依戴震意见分开,那就是本文开头举的31部了。
分类是中国学者研究古韵的最大贡献,不过有一点要指出:部大字多,押韵容易守规矩。部小字少,押韵难,免不了从别部借用。有些分类犬牙交错,象侵谈分立,屋沃……几部入声独立不独立,意见分歧就从这里产生。这里免不了有些个人爱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