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帕森斯,T.

更新时间:2023-02-03 14:26:35作者:百科

帕森斯,T.

图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生平与著作

1902年12月13日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学习,192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赴欧洲,先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曾受业于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门下;复又转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先任哈佛大学经济系讲师,从1931年开始在社会学系讲授社会学,1944年成为社会学教授,1946年出任新成立的社会关系系主任,1973年退休。他曾于1949年被推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79年5月8日病逝于联邦德国。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学理论论文集》(1949)、《社会系统》(1951)、《关于一般行动理论》(与E.席尔斯等合著,1951)、《经济与社会》(与N.J.斯梅尔塞合著,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社会结构与人格》(1964)、《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1966)、《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1967)、《政治与社会结构》(1969)、《现代社会的系统》(1971)、《社会演化》(1977)、《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1977)、《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1978)等。

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V.帕雷托、É.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

(1)有一个行动者;

(2)有某种行动目的;

(3)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

(4)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单元行动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他还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认为是规范使行动与社会秩序结合起来。这种多维度的行动分析观点是帕森斯以后发展行动系统理论的重要基础。

结构—功能分析学说

帕森斯从40年代开始致力于建立其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他在《社会系统》一书及与席尔斯合写的《价值、动机与行动系统》一文中,对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并在后来的许多论著中不断加以发展。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行为有机体系统与行动者的生物学方面有关。人格系统组织着个人行动者的各种习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动抉择。社会系统组织着社会互动中的个人或群体,使之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之中。文化系统由规范、价值观、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这4种系统都有自己的维持和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一种行动者互动过程的系统,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就是社会系统的一种基本结构。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通过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与社会发生联系。一种身份就是社会中的一种地位,角色是与这种地位相应的规范行为。角色是相互性的,角色之间相互期待,由此而形成社会的角色结构。集体则是一系列互动的角色组成的系统。另一种结构单位是各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是围绕一定的功能焦点而组织起来的权利与义务的模式,是制度化了的身份与角色的复合体。一种制度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集体中,在同一集体也可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制度。结构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具有社会整合意义。社会互动中的角色与人格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帕森斯吸取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超我”的思想,提出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的观点,认为这种内化过程与社会化密切相关。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为了保证其本身的存在、持续以及有效性,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在一般意义上,有4种必要功能:

(1)适应(A)。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2)目标达成(G)。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3)整合(I)。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4)潜在模式维系(L)。能够维持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之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以及处理行动者的内部紧张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这就是习称的AGIL功能模式。为了充分满足这些功能,社会系统在组织上产生功能分化,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意义上的模式托管系统分别执行适应、目标达成、整合与潜在模式维系这4种功能。帕森斯认为,这4种功能要求在各层次的系统中都存在。对行动系统来说,执行这4种功能的亚系统依次为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

图

帕森斯认为,在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在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形成社会系统的过程。由于社会行动有着符号—文化的一面,这些输入—输出关系具有信息性质,基本的行动过程就带有沟通特点。简单的输入—输出交换可以是直接的,但在比较复杂的系统里,则需要交换媒介。帕森斯认为,金钱、权力、影响、义务就是一些交换媒介。一般化了的媒介具有符号性质。这些媒介在集体互动和个人互动中被使用。通过交换,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换的关系,使社会系统趋于均衡。4种基本必要功能的满足,使系统得以保持稳定性。当系统出现越轨和偏离常态的现象时,可通过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机制,使系统回复到新的正常状态。

帕森斯还提出了著名的5对模式变项:

(1)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行动者是按普遍的规则行事,还是按自己的某种特殊参照方式行事。

(2)成就表现与先赋性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注重他的效绩或能力方面,还是注重某些先赋性质,如性别、年龄、种族、种姓等。

(3)情感与非情感。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按满足当下情感的方式行事,还是在行事时保持情感的中立性。

(4)专门性与扩散性。与他人的关系是限制在特定的具体范围里,还是处于宽泛的、不单一固定的范围里。

(5)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是注重自己的利益,还是注重自己所感知到的集体性需要。在每一种社会关系中,行动者都要面临这些关系方式抉择。第一、二对变项涉及行动者自己对他人的界定方式,第三、四对变项涉及行动者自己对他人的取向方式。帕森斯后来取消了第五对变项。这些模式变项是分析工具,可用于人格、行动角色、组织、制度和总体社会的结构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动态研究。

社会变迁观点

帕森斯提出,社会变迁过程是从原始阶段经中间阶段过渡到现代阶段。在社会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文字的出现和一般法律体系的制定相继起了重大作用。社会变迁有 4种主要的结构变迁过程:

(1)分化。社会原先的某一单元分化成一些在结构与功能上皆不相同的新单元。

(2)适应性提高。社会诸单元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变宽,因而摆脱了原先较少演进的单元所施加的某些限制。

(3)容纳。新出现的资源被整合入更大的结构。

(4)价值普遍化。通过在比原先较少演进情形时更高的一般化水平上所建立的价值模式,使新出现的资源与结构合法化。帕森斯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注重先赋性与特殊性转变为注重成就性和普遍性。

帕森斯还在许多论著中对经济组织、现代职业、社会分层、官僚制、民主过程与法律、宗教世俗化、科学、教育、家庭、儿童社会化、年龄—性别角色、越轨行为、病态角色与精神健康、种族问题以及反文化问题等方面作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包含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大量论点。

学术影响

帕森斯的社会学学术生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他对古典社会学进行了现代重建,他的社会行动理论和结构—功能分析学说不仅在国际社会学界有着巨大影响,对其他社会科学如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也有广泛影响。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如R.K.默顿、K.戴维斯、M.J.利维、斯梅尔塞、H.加芬克尔等人都是当代有名的社会学家。

帕森斯的理论在其追随者和反对者两方都激起了强烈反响,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诸如冲突理论、交换理论(见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批判或补充其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

本文标签:帕森斯  T.  Pasensi  
下一篇:铁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