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贝希斯顿铭文

更新时间:2023-02-03 14:24:42作者:百科

贝希斯顿铭文

古代波斯的记功石刻。位于伊朗克尔曼沙阿城东30公里的贝希斯顿村附近,故名。铭文刻于从古代米太首都埃克巴坦那到巴比伦的驿道附近一座难以攀登的山崖上,离地约 150米。为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公元前522~前486)期间所刻。1835年,英国人H.C.罗林森(1810~1895)发现并制成拓本。铭文分成许多组,约有1200行字,用 3种楔形文字(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巴比伦文)刻写。主要记载冈比西斯二世死后,波斯发生的高墨达政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国规模的暴动。铭文颂扬大流士镇压了国内的起义活动,出征19次,俘获9个叛王,重新恢复了波斯帝国的统一。此外,还提到大流土建立的政府行政体系等情况。

铭文左上部有浮雕,面积约为3米×5.5米,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左手持弓,左脚踩在仰卧于地的高墨达身上。其身后站着手握弓箭和长矛的2名侍从,面前是9 名被俘的国王。他们双手反绑,头颈被绳缚住,呈鱼贯而行状。浮雕部分的上方为拟人形象的阿胡拉·玛兹达神,他长有翅膀,带着太阳圆盘在飞翔,眼睛正俯视大流士,象征大流士的权力是由阿胡拉·玛兹达神所赐予的。

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对研究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古代文字具有重要意义。1847年,罗林森释读了铭文上的古波斯文。此后,经许多学者的努力,又释读了巴比伦文。埃兰文则到20世纪上半叶才完全释读成功。从而为今人认识所有的楔形文字奠定了基础。铭文也是研究大流士时代波斯历史的重要史料。它丰富了对这一时代波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修正了史书记载的不实之处。

上一篇:藏品质地分析
下一篇:毗诃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