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阿尔杜塞,L.

更新时间:2023-02-03 14:21:22作者:百科

阿尔杜塞,L.

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1918年10月16日生于阿尔及尔的一个银行经理家庭。年轻时曾参加天主教青年运动和基督教组织。1936年到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39年应征入伍,1940年6月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但他与法共领导人在理论思想方面一直存在分歧和冲突。80年代初因患政治抑郁症而精神失常。主要哲学政治思想著作有《拥护马克思》(1965)、《读〈资本论〉》(1965)、《列宁和哲学以及其他论文》(1969)、《政治和哲学》(1972)。

阿尔杜塞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是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主张要用“症候读解法”去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即不仅要阅读经典著作的原文,还要探寻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无意识结构,“从深处拖出”马克思主义的框架结构。经过“症候读解”,他认为K.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认识论上的决裂”,即从1840~1845年的人道主义阶段,经过1845~1857年的决裂,过渡到1857年后的成熟阶段。他认为马克思经过认识论上的决裂,终于摆脱了以前线状因果观和表现因果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结构因果观,就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既保持全面性结构对局部性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局部性结构对其组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又坚持局部性结构对于全面性结构、组成要素对于局部性结构的相对自主性。由此,社会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决定社会发展过程的不是某种单一的因素,而是社会结构诸层次内容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决定的又都是被决定的,每一方都有助于决定全局性结构的本质,又转而被这个结构所决定,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的特殊的多元决定的局面。由此,阿尔杜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反经验主义、反人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70年代后期开始,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渐趋衰落,阿尔杜塞的基本立场也出现了较大的转折,进而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危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分析,共产主义这个遥远的前景,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本文标签:阿尔杜塞  L.  A  
上一篇: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