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4:13:36作者:百科
[拼音]:chengren jiaoyu
[外文]:adult education
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群众性的教育,主要对象是广大社会成年人(包括干部、职工、农民和其他校外青年),不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限制。由于受教育的主体是工农群众,故又称工农教育。由于教学时间以业余为主,故又称业余教育。
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对现实劳动力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成人教育具有多种职能:
(1)使未受过学校教育处于文盲状态的人们,补受基础教育。
(2)使只受过不完全教育的人们,补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
(3)使已经受过相当教育的人们,获得增进、充实新的知识和提高教育的机会。
(4)使任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进行学习,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
西方成人教育源于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要求教育平等,提出了广泛的自学和成人教育思想,第一次试图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随着17~18世纪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发展,成人教育开始出现于欧洲。1710年英国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开始教矿山及工场劳动者读书识字。1798年在苏格兰的诺丁汉设立成人学校。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以成人学校教育、大学推广教育、成人教育社团和成人教育馆(所)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当代,成人教育组织已遍及世界各国。
在中国,有组织的成人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革的产物。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把教育划分为儿童教育、妇女教育、士兵教育和群众教育。清朝末年开始创立“为救济年长失学者”的补习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提出“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立社会教育司,推行成人教育。1912~1913年制定公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列有成人补习教育。在民国时期,成人教育曾以不同名义(如通俗教育、平民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和不同内容(如识字教育、补习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科学教育、文艺教育、健康教育等)在各地进行实验和重点推行。1927~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老解放区,广泛开展以农民、战士和工农干部为主体的成人教育,普遍建立了各种训练班、识字班、补习学校、干部学校以及冬学等,形成了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群众教育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人教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各级成人学校在人民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保证了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权利。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一步肯定了“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的办学方针。
成人教育是多样性的教育。它的教育形式是集中与分散结合、正规与非正规并存。在中国,它的具体形式一般有:
(1)以文盲为对象的扫盲识字班(组)。
(2)由生产单位和教育等部门所办的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如职工学校、 农民学校、 夜大学等。
(3)中央和地方所办的广播电视教育。
(4)全日制高等学校和企事业部门所办的函授教育。
(5)各种专业、 管理、 行政人员的短期培训班。
(6)为社会青年开设的职业补习教育。
(7)各种知识、技术讲座。
(8)自学(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自学的人通过考试,获得及格后,发给证书,并承认其学历)等等。这些形式构成了从扫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成人教育的修业(学习)期限,依不同教育形式从几周到几年不等;有的没有期限,如自学。各级成人教育组织发给的毕(修)业证书,原则上与普通学校具有同等效用。
成人教育是实用性的教育。在中国,它以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速成为主,学以致用为原则。在适应社会政治要求和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的情况下,并考虑到学习对象在文化、年龄、职业、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对成人施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学教育、技术业务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精简集中,学用一致;并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特点,讲究实际效果。
成人教育是社会性的教育。它的办学主体是整个社会。在中国,除教育行政部门外,生产管理部门、共青团、工会以及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企(事)业、农村乡、镇基层组织等,都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安排下,分工负责,通力协作,举办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工农(或职工、农民)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协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等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保证成人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