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4:13:07作者:百科
[拼音]:Xiajiadian Xiaceng wenhua
中国北方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主要分布于燕山山地,北至西拉木伦河畔,东达医巫闾山麓,西抵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该文化晚于红山文化,在燕山以北为青铜时代晚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所代替。这一文化的遗物过去多被混于较晚的遗存之中。经1960年在赤峰近郊的发掘,始被识别出来。迄今经过发掘的遗址主要有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夏家店、药王庙、新店、香炉山、南山根、大甸子及辽宁朝阳地区的丰下、水泉等。
文化特征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特点鲜明,实用陶器以青灰色为主,手制,泥条盘筑,烧制火候较高。多饰绳纹,还有篦点纹、圆圈纹等各种压印纹饰,也有附加堆纹。随葬陶器胎呈橙红色、火候较低,表面黑色,经磨光,器表以红、白两种颜色勾画花纹。陶器种类有盂(或称折腹盆)、鬲、甗、盆、钵、罐、鼎、盘、簋、豆、鬶、爵等。盂为敞口,筒状深腹,腹下有折棱,小平底。鬲有两种,一种是敞口,筒状深腹似盂,腹下接三个空足;一种是直领小口,浅腹有肩,下接三个较肥的空足。盂、鬲、鼎、罐和细腰肥袋足甗是居住址中常见的实用器类。完整的鬶、爵只见于少数礼遇隆重的墓中。彩绘陶器亦多见于墓中,居址仅见残片。
居住与埋葬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较大的聚落周围常有围墙或壕沟作为防御设施。围墙或以自然石块垒砌,或以夯土筑成,均就地取材。围墙内的房址自数十座至百余座不等。房址有半地穴式的,也有用石块或土坯垒砌墙壁的,平面近圆形,直径约2~3米。屋门多开向东南。屋内地面上有用火痕迹。壁面和地面常敷草拌泥,还发现过地面铺白灰面的。屋址近旁常有贮藏物品的窖穴。墓葬都发现在聚落近旁。墓地规模大小不一。大甸子遗址近旁的墓地有墓葬近千座,是较大的一处。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排列密集而有规律。一般成年人的墓圹长约2米,宽不及1米,深约2米。墓中几乎都有箱形葬具,有木结构的,有石板叠架的,也有土坯垒砌的。儿童墓则多数不见葬具,墓圹仅可容身。个别大型墓长约3米,深越7米,但也只有一层木质葬具。墓地中同一时期的墓,死者头向一致,多为侧身直肢。墓圹的脚端壁面多挖出小龛,龛内放置随葬品,除随身佩戴的装饰品外,女性以纺轮随葬,男性则随葬斧、钺、箭。墓葬填土中常埋有用于祭祀的整猪。以上情况表明,当时虽然已出现贫富差异,但阶级对立尚未产生,仍然保持着氏族社会的传统。成人墓葬中几乎都随葬鬲、罐、盂等陶器,这是氏族内普遍遵从的礼俗。随葬陶器多数以一鬲、一罐为一组,较大的墓中有随葬两组或三组的,少数礼遇隆重的墓中还有陶质鬶、爵等酒器。这样的墓多半为男性,约占墓葬总数的2%。这种种类和数量的差别,反映出通行礼俗中的等级差别。此外在约 1/3的成年男性墓中随葬有石质斧、钺,其质料不适于实用,但制作工艺却较精致,表明这种随葬的斧、钺正逐渐脱离实用而转化为一定身份的象征物。不过,精致玉石装饰品、贝或仿贝制品,并不都出在礼遇隆重的墓中,表明氏族中占有财富较多的人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最高级的丧葬礼遇。
社会经济该文化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为大面积的暖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森林。人们在森林边缘种植谷物,营定居的农业生活,并饲养牛、羊、猪、狗等家畜,也进行狩猎,猎获物有鹿科动物等。
已发现的金属制品多是小型装饰品。如青铜耳环、指环、杖首和金耳环等。目前尚未见到确属这一文化的金属容器。但从大甸子发现的杖首上的铸痕得知,当时在铸铜工艺上已能运用内范与外范相组合的方法,铸出薄壁型的器物,表明已具备能够铸造容器的技术水平。少量制作精致的陶质酒器如鬶、爵,明显地是金属器皿的仿制物。这说明这一文化确有金属器皿,但实用的金属容器在当时生活中还是很少的。
石器中最多见的是磨制石铲、石刀和打制石锄,都是装在木柄上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此外也有穿孔石斧、石钺、圆锥形或三棱锥形带有圆柱形铤的骨镞等武器。该文化有精致的玉石工艺品。管状玉珠与玛瑙珠常混杂组成项链。男性多戴铜耳环和绿松石珠。出土有大量的磨制穿孔贝及蚌壳、金属仿制品,它们?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仁亲笆挝铮彩遣聘坏南笳鳌?/p>
占卜用的卜骨系用较厚的肩胛骨或长骨,先加工成条形骨片,然后在每块卜骨的同一侧面钻出小圆窝,在圆窝内烧炙。
文化联系随葬陶器上的彩绘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主纹,以红色勾勒填地(见彩图)。多数纹饰以复杂的卷曲线条构成多种二方连续的单元。也有少数纹饰是以兽面为主,以上述二方连续的单元为辅。在整个器物画面的分割、布置与主、辅纹饰的配合等方面,都显示着它与商周青铜器的图案有密切的联系。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有助于扩大以商、周为主体的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视野。在其近千年的延续时间里,器物群及各类遗迹都有程度不同的演变差别。因此,以科学发掘为基础的分期分析,是目前这一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