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4:02:28作者:百科
[拼音]:Laozi
先秦道家典籍,又名《道德经》。相传是老聃所著。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生活时代在春秋后期,与孔丘同时而略早,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图籍。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
关于《老子》这部书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战国时期,其中虽有一些老聃本人的思想,但它更多地表现了战国时期的特征。此书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则先《德经》而后《道经》。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章),修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
古今注《老子》者多家,魏王弼《老子注》多言玄理,最为通行。清人魏源《老子本义》掘其义蕴。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详于章句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