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3:41:50作者:百科
[拼音]:bi shang liangshan
京剧剧目。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并参照有关宋代宣和年间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以及明传奇《宝剑记》、《灵宝刀》和民国初年杨小楼的《英雄血泪图》(亦名《野猪林》)等戏曲作品编写而成。1943年作于延安,初稿作者杨绍萱,正式演出本又经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的刘芝明、齐燕铭等集体加工修改。1943年由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教职学员的业余文艺组织“大众艺术研究社”作首次演出。全剧26场(1944年又改为27场)。嗣后曾被昆曲、秦腔、汉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晋剧、婺剧等剧种移植演出。《逼上梁山》主要描写林冲的故事,但并不单纯表现林冲的个人遭遇,而是以林冲故事做线索,广泛联系北宋末年的社会斗争,突出表现了当时广大劳苦群众不堪封建统治者的压迫,纷纷起来聚义造反的现实。它不但描写了林冲由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下层军官走上反抗道路的曲折过程,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官逼民反”的典型形象;而且着力塑造了李铁、李小二、鲁智深、曹正、王月华等反封建起义造反者的英雄群像,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行为,及其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这就使《逼上梁山》在思想上与前代所有同一题材的戏曲作品有了根本的不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是剧作者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认识历史、处理历史题材的结果。《逼上梁山》的演出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在写给编导者的信中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在现代中国戏曲发展史上,《逼上梁山》的出现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