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3:30:37作者:百科
[拼音]:Wulun
[外文]:Nā▆ya-▂āstra
印度现存最早的、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所谓“舞”,实指戏剧,一译《戏剧论》。作者相传是婆罗多。成书年代约在公元纪年前后,一般认为在公元后。它是一部诗体(歌诀式的)著作,只在很少地方夹杂散文的解说。全书共分37章(孟买本),全面论述了戏剧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戏剧实践方面,它论述了剧场、演出、舞蹈、内容情调分析、形体表演程式、诗律、语言(包括修辞)、戏剧的分类和结构、体裁、风格、化装、表演、角色,最后广泛地论述了音乐。它基本上是一部注重实际演出工作的书,但在戏剧理论方面也接触到一些重要问题。它承认现实生活是戏剧的基础与来源,主张戏剧全面反映现实、模仿现实生活。它认为戏剧不只是满足观众的不同需要和娱乐,更应当有教育意义;戏剧应有统一的基本情调,一切必须与此结合并为此服务;戏剧与其源泉的关系是“模仿”,与其效果的关系是“感染”,中间环节则在于凝为以“情”为基础的“味”,借复杂的表演以求传达出统一的内容。它分析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感情特征而归结为 8种“味”(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和许多“情”,──提炼为舞台上的表演程式。它还分析观众的各种情况,认为“世人”的种种不同品质是戏剧基础,而“世人”是评判戏剧成败的权威。《舞论》突出论述了剧本、演员和观众的关系问题,强调了表演艺术在演剧中的特殊作用。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同,《舞论》通过“情”与“味”的论述,确立了以演员表演为中心、重视观众审美作用的戏剧观。这些理论长期以来影响着印度戏剧的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引起了世界各国戏剧理论研究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