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3:11:46作者:百科
[拼音]:Zenghouyi Mu Bianzhong
[外文]:Chime-bells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the Zeng State
中国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出土时编钟分 3层依次悬于钟筍上。上层为 3组钮钟19件,中层甬钟3组33件,下层2组12件,另有楚王酓章五十六年赠与曾侯的镈 1件,合计65件。楚王酓章即楚惠王熊章,五十六年为公元前 433年,编钟的时代当与此相近。甬钟最大的通高 153.4厘米,最小的通高37.3厘米。下层一排甬钟的钲部均铭“曾侯乙作”,在鼓中部和左面的铭文,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宫甬、宫反、少僗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音高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如割儽 (姑洗)之僗(羽),妥宾(蕤宾)之冬,黄钟之僗角,无铎(无射)之徽曾。割儽在楚地为吕钟,其反为亘钟。所载律名除部分和传统相同以外,大部分不相同,还出现了十二律的18个异名。钟铭错金,计2800余字。据铭文及实测,曾侯编钟有七声音阶,并具有旋宫转调的能力,音色颇为优美,是研究春秋战国时代音乐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悬钟的筍木质彩绘,两端有华丽的青铜装饰。钟虡是青铜武士,虡座是蟠龙。编钟和钟虡的青铜构件,共重2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