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裕固族

更新时间:2023-02-03 12:51:09作者:百科

裕固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自称“尧呼尔”。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撒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筹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时,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有10569人(1982),其中90%在肃南县。裕固族现使用 3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一称尧呼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一称恩格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再一种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裕固族 裕固族群众在学文化 族源与历史发展

裕固族先民的活动,可溯于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袁纥。袁纥是汉文史籍上所称东支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6 世纪中叶,东部铁勒诸部处于东突厥汗国统治下。后在反抗东突厥统治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即袁纥、韦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7世纪末,回纥重又沦于突厥奴役。唐武后时,一部分回纥人迁到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游牧。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后称回鹘)汗国。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鹘各部四处逃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回鹘部会合(见回鹘),即成为今日裕固族的前身。

9世纪70年代,河西回鹘摆脱了吐蕃的统治,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在历时 1个半世纪中,甘州回鹘首领仁美、仁裕和“夜落隔”通顺,先后接受五代、宋朝册封“英义可汗”、“奉化可汗”和“归忠保顺可汗王”的称号,在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佛教文化艺术,维护中西贸易通道,助唐平定安禄山之乱,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11世纪初叶,甘州回鹘为西夏李元昊所灭,一部分退居沙州(今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布泊、若羌一带,史称“黄头回鹘”,亦称“沙州回鹘”。13世纪初叶,蒙古帝国征服“撒里畏兀”(即黄头回鹘)地区。不少蒙古部落随各宗王镇戍边境,进入撒里畏兀地区游牧,同撒里畏兀相互间发生了长期密切的交往和融合。14世纪中叶,明朝在撒里畏兀地区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15世纪末叶,各卫因遭受吐鲁番的察哈台后王的侵扰,明朝政府乃将各卫迁入嘉裕关内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一带住牧。撒里畏兀随之东迁入关,定居于今分布地区,其社会制度仍一直承袭着游牧经济为主的封建部落制。

近代裕固族人民同中华各族人民一起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的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祁连山区,同国民党军队及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进行殊死斗争的时刻,裕固族人民不惜牺牲支援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在肃南以个体私有的游牧经济为主,在黄泥堡以个体私有的农业经济为主,都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脱离主要生产部门单独分离出来,商品交换不发达。占人口很少的牧主、地主和部落头目,拥有社会绝大部分牲畜、草场和土地,他们通过雇工、租佃和典当草场(土地)、放高利贷等方式,对广大占有很少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农牧民和牧工进行剥削。同时,裕固族人民还遭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支差派款、苛捐杂税的压榨。在社会制度上,肃南地区实行的是封建部落制度,部落头目对群众拥有许多特权,国民党政府则通过部落上层对裕固族人民进行统治。黄泥堡地区实行的是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佛教徒盛装参加宗教仪式 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

裕固族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歌曲调独特,内容有历史传说、谚语、故事、歌谣,以表达劳动和爱情的较多。《黄黛成》和《萨娜玛可》是流行较广的歌曲。

牧民居住的方形帐房用6根或9根木杆支撑,周围用褐毡搭盖而成,别具特色。男子着高领左大襟长袍,系红、蓝色腰带,戴圆平顶缎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登高统长皮靴。明花区老人一般还外套马蹄袖,左耳戴大耳环,腰带系腰刀、小铜佛、鼻烟壶等饰品。女子一般穿高领长袍,外套短褂,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脚登长靴。未婚少女常梳5条或7条发辫,帽上加一圈绿色珠穗。已婚妇女常在胸前背后挂戴 3条长带形“头面”,上用银牌、 珊瑚、 彩珠等镶成美丽图案。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糌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款待贵客要献全羊或羊背子。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及帐房戴头婚。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立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丧葬有火葬、土葬或天葬。

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建国以前,各部落中还盛行一种原始崇拜,称作“点格尔汗”(意为“天可汗”)。

建国后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人民获得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1954年在肃南和黄泥堡分别成立了裕固族自治县和民族乡。裕固族干部迅速成长,截至1983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达 509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41.5%。1956年裕固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1958年实现了合作化和对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30多年来,裕固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有了飞跃发展。1983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牲畜头数发展到74.4万头(只),比1954年增长近 3倍。全县在1954年至1979年为国家提供的畜产品产值增长 6倍多。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草原畜牧业基本建设进一步发展,如建设围栏草场、人工草场、饲料地,兴建水利设施,购置农业机械等。自治县成立后,在原无工业的基础上建成一批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到1983年,全县建中学 3所、小学57所,建县、区、乡医院和卫生院共18所。裕固族80%的牧户已实现定居,裕固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见彩图)

裕固族少女细心饲养小羊

参考文章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Sunan Yuguzu Zizhixian)的由来中国地理
  • 甘肃省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本文标签:裕固族  yuguzu  
上一篇:道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