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国近代邮电事业

更新时间:2023-02-03 11:22:26作者:百科

中国近代邮电事业

中国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国家经办的实行近代管理的通信事业。包括邮政和电信两部分。是以传递信息为主的国民经济的生产部门,实行资费制度,对公众普遍开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邮电事业是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所控制。

邮政

尽管太平天国的洪仁玕(1822~1864)最早提出了兴办近代邮政的规划,清代地方政府又在台湾省首先实行了改驿归邮;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国家邮政却是由清政府于1866年委托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办理的。经过海关兼办邮递和试办邮政阶段,终于在1896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大清邮政。1911年邮政脱离海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称中华邮政。1914年加入万国邮政联盟,主要业务包括函件、包裹、汇兑与储金。1904年全国有邮政局所1319处,1936年增至 72690处。邮政员工1911年有15288人,1936年增至28007人。邮运工具从早期的肩挑、马驮等逐渐发展为利用汽车、火车、轮船,并开办了航空邮路。邮路总长度从1904年的 50500公里发展到1936年的584816公里。

在清代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邮政控制在外国人手里,1928年以后,逐渐转由国民党政府控制。但因邮政是独立经营,绝少受军阀混战和政局变动的影响,它赢得了稳定可靠的信誉。它的管理,也具有一些符合近代通信企业规律的长处,如垂直领导、高度集中、全程全网、联合作业、人有专责、事有定章、纪律严明等。财务上,1915年开始有盈利。1930年因储金汇兑与邮政分离,出现亏损,1935年合并转为盈利。

图 图 电信

主要是电报(有线和无线)和电话(市内和长途)等。其中除从1877年起创办的有线电报和1900年后创办的市内电话一度是官督商办、商办或官商合办外,其余全由国家或各级政府经办(1902~1908年电报也被收归官办)。电信与政权关系密切,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严格控制国内电信,而对外电信则长期被外国公司所把持。

电信局所 1907年仅 239处,至1936年增为1272处。1894年电报总局的职工482人,至1936年交通部所属的电信职工发展到 20704人。1907年电报线路(不含海线)的总长度为37000公里,1936年为93995.7公里。长途电话线路清末只有北京至天津的一段,到1937年已达53000多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910年为7865门,1937年为104404门(包括省办、商办电话的容量)。1900年市内电话用户只有十余户,1937年交通部所属的电话局用户已达73000多户。一般说来,清末主要发展有线电报和市内电话,北洋政府时期主要发展长波无线电,国民党政府时期主要发展短波无线电和长途电话。与邮政相似的是,电信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早期的电报学堂还曾有对毕业生继续承担考核晋升责任的制度。

上海邮务管理局 作用

近代邮电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古老的驿传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使中国有了新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沟通思想文化交流、便利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近代邮电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它仍然非常落后,特别是广大农村一般还处于闭目塞听的局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邮电事业才有了普遍的发展。

参考书目
  1. 邮电史编辑室:《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84。
本文标签:中国近代邮电事业  
上一篇:工人日报
下一篇: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