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0:40:15作者:百科
[拼音]:Qiongsen
[外文]:Ben Jonson (1572?~1637)
英国剧作家、诗人、评论家。出生在伦敦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死于狱中,产业被信天主教的玛丽女王充公。琼森生于父亲死后。后来母亲改嫁瓦匠。他就学于著名的古代史学者坎姆登,并在他的资助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读书,获得关于希腊、罗马文学的丰富知识,但未能入大学深造。后去佛兰德参加反西班牙战争。1595年回英国,约在1597年开始当演员和剧作家。1605年与查普曼和马斯顿合作写成《向东方去!》一剧,这时詹姆斯一世已继位,因剧中诬蔑了苏格兰人, 3个作者都被捕入狱,割去耳朵。在狱中琼森改信天主教,但12年后又恢复国教信仰。他不时同其他剧作家展开笔战。但也有不少朋友,如莎士比亚。1618年詹姆斯一世颁给他年俸,他实际上成了英国第一个桂冠诗人。1628年成为伦敦市史官。死后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墓碑上的铭文是“罕见的本·琼森”。
琼森是17世纪初期英国文坛的盟主,他博览群书,希腊、罗马、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和英国的作品,历史、考古、语言著作,无不涉猎,被文学史家称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准”作家。
琼森的作品有戏剧18部(其中有少数未完成,也不包括与其他作家合作的剧本),宫廷庆祝小品6篇,“假面音乐舞剧”31部,仿罗马诗人的警句一卷,《森林》诗集15首,《灌木》诗集约百首,以及评论文集《木材,又称关于人与物的发现》。他还翻译了贺拉斯的《诗艺》和《短歌》,并著有《英文文法》。1616年他出版了《琼森文集》,一个作家生前出版自己的“全集”,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
琼森没有象莎士比亚那样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他的《摩铁莫的灭亡》只写了一幕),只写过两部罗马历史悲剧《西亚努斯的覆灭》和《卡塔林的阴谋》。前者1603年上演,写罗马皇帝提比里乌斯的宠臣西亚努斯觊觎皇位,残酷杀害一系列阻碍他野心的人,但以失败告终。作者反对追求权力的野心家,也反对皇帝的腐败。莎士比亚参加过此剧的演出。后一部作品于1611年上演,写罗马共和国后期主张集权的凯撒派和维护旧的共和制的西塞罗派之间的斗争。作者同情后一派。两部作品都以忠实于历史文献著称,但不损害人物情节的生动。前一部的艺术性尤高。
琼森写了许多部喜剧,与莎士比亚不同,很少有浪漫田园色彩(《悲哀的牧人》属于田园剧类型,题材类似假面剧),绝大部分属于社会讽刺性质,以伦敦市民和宫廷生活为背景,多按古典主义原则写作,人物和情节对17、18世纪英国喜剧很有影响。
琼森最早的剧作是喜剧《人人高兴》(1598),莎士比亚参加了演出。这出戏写商人凯特利娶了一个少妻,招引了许多浪荡青年,惹出一场互相捉弄的喜剧。在开幕辞里,作者提出喜剧要表现“时代的形象”,写人们“真正做的事、说的话”,“嘲笑人们的愚蠢”。作者认为“要做一个好的诗人,必须先是一个好人”。《人人扫兴》(1599)情节松散,讽刺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在前言中,他提出“气质论”,4种不同的气质、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性格,如嫉妒、多虑、爱吹嘘、胆怯、贪婪等。
1601年上演的《冒牌诗人》讽刺当时一些剧作家。琼森最成功的喜剧之一是《狐狸》(1606),写贪婪的“气质”。主人公威尼斯富翁伏尔蓬涅贪得无厌,和食客莫斯卡(苍蝇)狠狈为奸,伪装将死,以遗产为诱饵,骗取一批贪利之徒的财物以至妻子,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喜剧《安静的女人》(1609)写一个青年贵族把一个少年扮成一个“安静”的女人介绍给他的惧怕一切噪音的舅舅作妻子以骗取钱财的故事。这部喜剧以结构完整著称。《炼金术士》(1610)写一对骗子佯称能炼金,骗取钱财,借以揭发社会上的骗术,讽刺贪财。《巴托罗缪市集》(1614)以节日市集为背景,刻划了一系列人物,是一幅生动的社会讽刺画,但结构松散。《魔鬼是驴》(1616)揭露当时开始出现的开发事业(如沼泽排水造田)中的骗局。《新闻批发栈》(1625)一方面批评奢侈风尚,一方面揭露新兴的新闻事业制造谣言,生动地描绘了新闻社的组织、消息来源等。
琼森还写了大量的供宫廷娱乐的作品,形式和内容都是投王室贵族所好。作为抒情诗人,最脍炙人口的是一些短歌,如《致希丽亚》。他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623)前面的序诗中,对莎士比亚作了公允的评价,至今还被评论家引用。他的有关文学创作的意见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古典作家。他主张文学应当符合“自然”,符合“生活”,“酷似真实”。他引古人的话说:“没有艺术加工的自然决不会完美,缺少自然的艺术不可能存在。”他赞成作品风格要明快、准确、优美,反对马洛《帖木儿》式的浪漫夸张风格。这些主张成为17、18世纪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