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螳螂拳

更新时间:2023-02-03 10:10:55作者:百科

螳螂拳

一种模仿螳螂动作的中国拳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

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情况,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最早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以后逐步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主要流派如下:

(1)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 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 柔灵、摘要 、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

(2)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

(3)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图 图

除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见彩图)

本文标签:螳螂拳  tanglangquan  
上一篇:东西洋考
下一篇:法维尼,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