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羊子山巴蜀阌器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羊子山巴蜀阌器

羊子山巴蜀阌器,中国战国时期的漆器。沿漆器的口镶金属箍,叫做“誙[kēng]器”。金属箍兼有加固和装饰两种功能。据现有考古材料,阌器始于战国,1955年四川省成都羊子山 172号墓出土8件,除1件完整圆漆盒外,还有方阌漆器、圆阌漆器、大方阌漆器和漆奁等。均已朽坏,仅存铜、铜鍗足、铜钮饰和残漆片。完整圆漆盒通高14厘米,腹径21厘米。盒盖、盒底大小形制相同,其口及圆足都镶有铜圈,圈上有精美的错银花纹。盒为木胎,黑漆上朱绘龙纹,也很精美。这批器的发现,说明战国时的巴蜀漆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注:以上“方阌漆器、圆阌漆器、大方阌漆器”等含“阌”的资料难以考证,恐有误。

1955年,西南博物院成都羊子山工作组对羊子山172号战国古墓进行了清理。出土文物中玉器占了很大比例。既有用作礼器的玉璧、玉环,也有玉髓、玉瑗、玉簪、玉觹等饰物和漆奁等生活用具以及金银制品。玉璧有1件,位于人骨腹部,碧绿色,上刻谷纹,裂为两节。其外径14厘米,内径4.1厘米,呈扁圆形,中有圆孔,为谷壁,是古代贵族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的礼器。玉瑗有1件,出土于玉璧侧,亦为谷纹,色泽黄白,外径8厘米,内径5.6厘米。古有执瑗招呼邀请他人,以示诚意的礼节。出土的玉环共3件,两件于腹部,1件在身侧,均刻谷纹,色呈黄白,略带青斑。玉觹有两个,置于头骨侧,均为鱼形。其雕工精湛,两面刻有鱼眼和鳍纹,嘴后刻一小孔。这是古人用作解绳结的工具。一般百姓使用骨角材料的觹,能够使用玉觹者非富即贵。一并出土的还有一颗珍贵的琉璃珠。发现时位于人骨之中。珠身高1.8厘米,外径1.8厘米,内径0.7厘米,通体蓝色,中有穿绳的小圆孔,表面有方格纹路,是为当时珍稀物件。

上一篇:基本粒子
下一篇: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