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50:38作者:百科
[拼音]:Sapi’er
[外文]:Edward Sapir (1884~1939)
萨丕尔,E.,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1884 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死于纽黑文。萨丕尔 5岁时移居美国。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33)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1938),还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这种观点后来被B.L.沃尔夫绝对化,成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主要著作有《语言论》(192和《萨丕尔选集》(1949)。
见美国结构主义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