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5:30:53作者:百科知识库
魏玛位于德国中部的图林根州,是一个只有6万人的小城市,但却是来自世界各地追求文学与艺术者的朝圣地。今天这座古城,依旧保持着它昔日的传统与古典神韵。1775年,魏玛突然间一跃成为欧洲人文荟萃的中心,文坛巨匠歌德受聘任枢密顾问,席勒任耶拿大学教授,哲学和文艺界名人纷纷来到这里。歌德、席勒的亲密合作,创造了辉煌的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并长眠在这里,留下许多供后人凭吊、瞻仰的遗迹,古典魏玛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魏玛这一图林根(Thuringian)小城见证了当时文化的极度繁荣,吸引了许多作家及学者如歌德(Goethe)、席勒(Schiller)等。这种发展在周围地区高水平的建筑物和公园中也可见一斑。
风景优美、古色古香的城市魏玛是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的城市,依偎在埃特斯山的怀抱中,清澈的伊尔姆河水从身边静静的流过,掩映在树木花丛中的中世纪建筑物,以及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还有矗立在公园和街头的雕像,都给魏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曾说过,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一座有城市的公园。
魏玛有着22所历史建筑和文学纪念馆、德国国家剧院、魏玛古典主义基金会和每年举办的文化节,是“德国象征之地”,这些象征包括了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的工作场所、包豪斯大学、魏玛“弗兰茨·李斯特”音乐学院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馆。就像雅典曾是欧洲文化的心脏一样,魏玛也有过作为德国文化中心的辉煌时代。两位文坛巨擘歌德和席勒曾在这里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等世界闻名的艺术家也曾在这里生活。魏玛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传统,被人们赞誉为德国的雅典。
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魏玛的魅力始终在于它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公元975年,皇帝奥托二世魏玛在这里大会诸侯,使这座千年古城首次载入史册。从1547年起,魏玛成为萨克森-魏玛公国(后为大公国)的京城。当时小城仅有几千人。城里的宫殿和郊区的贝尔维德雷宫及梯夫特宫就是当年留下的宫邸。这个诸侯国小国寡民,无力争雄,于是历代邦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艺术方面。公爵卡尔•奥古斯特(1758-1828)特意邀请在文坛初露才华的歌德来担任大臣。1775年年仅26岁的歌德来到魏玛,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32年逝世。他的非凡才华,为魏玛开创了第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歌德不少千古传世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巨著《浮士德》也完成于魏玛。更有爱克曼与歌德在魏玛长达10年的友谊和完成在魏玛的《歌德谈话录》。诗人和剧作家席勒也两度在魏玛生活,并在这里写了剧本《威廉•退尔》。此剧歌颂了瑞士传奇式的自由英雄,鼓舞了人民反抗专制的斗争意志。然而受到奥古斯特公爵资助的不仅有歌德和席勒。小说家兼莎士比亚著作翻译家维兰德(1733-1813)从1772年起到去世一直生活在魏玛。从1776年起德国启蒙运动最有名的理论家赫尔德(1744-1803)也住在这里。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了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运动。那时的魏玛群星灿烂,堪称德国的精神首都。1708年到1717年,音乐家巴赫在这里创作了他的一些著名作品。马丁•路德的朋友和肖像画家克拉纳赫(1472-1553)在魏玛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时光。他的旧居至今仍在。市教堂内的祭坛画就是他的作品。还有著名德国哲学家尼采,1900年死于魏玛,这些都是魏玛文化史上的大事。古城魏玛也因此成为德国和欧洲精神生活中古典主义辉煌的永久所在。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是魏玛的第二个文化黄金时代。1848年,有“音乐之王”称誉的魏玛钢琴大师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人)来到魏玛担任宫廷乐长,在这里创作了《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等杰出的音乐作品。同时,李斯特还指挥了同时代作曲家瓦格纳、舒曼、柏辽兹和他自己作品的演出,使魏玛无可争议地成为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李斯特创办的魏玛音乐学院至今享有盛名。他的故居在伊尔姆河公园旁边,是一座花园别墅。客厅与琴室合为一体,摆着他当年用过的钢琴。1860年魏玛创办了一所美术学院,德国最重要的印象派画家利贝曼(1863-1935)曾就学于此。1919年,建筑艺术家格罗皮乌斯把这所学院和实用美术学校合并为公立包豪斯学校。这是一所融艺术、手艺和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学校,开创了现代建筑主义学派。战后,魏玛重建了建筑学院,几经兴衰易名的学校最终在两德统一后的1995到96年间重新复名为包豪斯,成为著名的公立综合设计类大学性质的学术机构。魏玛不仅曾是德国文化艺术的心脏,而且还曾在政治史上留下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皇冠落地,王侯们也纷纷退位。1919年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制订了第一部共和宪法,民族剧院就是通过该宪法的会场。人们把这个宪法称为魏玛宪法,依宪成立的共和国为魏玛共和国。14年后,希特勒上台,扼杀了魏玛共和国。希特勒时期是魏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这个文化古城西北8公里的布赫瓦尔德设立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五六万人在那里丧生。这个集中营遗址现已辟为控诉法西斯罪行的纪念馆。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达到顶峰,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德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重要的主题包括人道和宽容。最重要的体裁是戏剧,而抒情诗和叙事诗则不那么重要。优美的语言在那时的文学中是典型的。魏玛的古典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乐观主义,和狂飙突进运动的个人主义、创造事业的激情的总和。它克服了两种运动的单一性,它的目标是不同力量之间的和谐。对于魏玛的古典主义来说,古典时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及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古典时期的艺术被视为具有恒久价值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