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29:04作者:百科
[拼音]:Hayeke
[外文]: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 )
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获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初留学美国,回奥地利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30年代初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1938年加入英国籍。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1929)、《物价与生产》(1931)、《资本纯理论》(1941)、《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以及《货币的非国家化:共存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1976)等。
哈耶克早年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计算单位,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行没有影响,但要保持货币的这种性质,必须使货币流通总量不变。他以此来反对调节通货以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他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造成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投资过度,货币供给不足,但只要听其自然,经济萧条所引起的物价下跌就会改变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从而货币供给不足的状况就会扭转,经济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复苏。由此断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弊无利的。
哈耶克的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稳定的论点无非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庸俗经济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论调,早已被经济危机的史实所粉碎。但他对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的批评,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政策的矛盾。
哈耶克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他认为,经济效率来自利己的动力,有效的决策来自充分的市场信息。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利己的动力受到限制,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不能象自由市场的分散决策那样灵活,所以社会主义不可能有高效率。哈耶克还认为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计划经济导致政治上的极权,是“通向奴役的道路”。他甚至反对西欧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理论家所主张的“收入均等化”、“福利国家”之类的社会改良主义措施,认为这种措施不仅损害效率,而且最终仍会导致政治的极权化。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界把他的理论称为“保守的”、“右翼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