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口簧

更新时间:2023-02-03 04:10:52作者:百科

口簧

拔奏体鸣乐器,亦称“口弦”,流行于世界各国许多地区。在中国主要流行西南、西北、东北等地20多个少数民族中,多用于娱乐及男女社交活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汉文史籍中曾用响篾、口琴、口弓、篾片、拉篾、篾琴等名称。它源于古代的“簧”。《诗经·鹿鸣》中的“吹笙鼓簧”,是关于口簧的最早记载。宋陈旸《乐书》云:“传称王遥有五舌竹簧,今民间有铁叶之簧”。这说明 900多年前已出现五片竹制口簧和铁制簧。

口簧有竹制和金属制两类。分单片、多片各种。竹制口簧,一般为“自簧”,即用带皮金竹削薄后,从竹片本体的中间刻制出簧舌,其音高与簧的长短、厚薄、宽窄有关。多片金属口簧,常用铜制,形状与竹制口簧相仿,较短小,铁框铜簧钳形口簧,均为异簧,以细铁条为框,中间另装一根钢条为簧。

竹制口簧 金属口簧

口簧的演奏方法是:左手持口簧根部,将口簧上部轻咬于上下牙齿之间,右手以手指拨动簧舌自由端、或拉动系于右端一细线使自由端发音,有时伴以哼吟声。口簧是利用人的口腔为共鸣箱,借助口腔、唇、颊、舌的位置改变而发出基音上方的不同谐音,音色浑厚低沉。多片口簧一般一片发一音,或发两音以上的泛音。台湾省少数民族中流行的口簧多至8簧,4簧的簧片音高为c1、d1、f1、g1

亚洲及大洋洲多为竹、木口簧,印度和欧洲多为金属口簧,竹木口簧和金属口簧的音色各有特色。

本文标签:口簧  kouhuang  
上一篇:吉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