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3:35:15作者:百科
[拼音]:Yuandai sanwen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自唐代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到了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出来,人才辈出,风格多样,盛极一时。但过后南北分裂,不管金朝或南宋,散文创作就走下坡路,盛况难继。虽然元代散文也出现了一些著名作者,不乏可读可观的篇章,但总的说来,抒情写景的作品甚少,大都是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论说文字,绝大多数缺乏自由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作品,苏天爵搜罗元代诗文编选的《元文类》,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元代散文创作的变化和盛衰情况,大抵以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线。陈基《孟待制文序集》说“国朝之文凡三变”。中统、至元年间是元代开国初期,当时“风气开阔,车书混同”,文坛上呈现一片新气象,作家胸怀开拓,都想有所作为。到了延祐年间,时代承平,生活安定,作家“历金石以激和平之音,肆雕镌以篆忠厚之璞。”文章写得“峭刻森严”,自然有时也被人目为浅近,殆至天历,作者“摆落凡近,宪章往哲”。这就是陈基所说的元代散文三个时期三种不同的特点。但欧阳玄的《潜溪后集序》中说:“中统、至元之文庞以蔚,元贞、大德之文畅而腴,至大、延祐之文丽而贞,泰定、天历之文赡以雄。”他把元代散文分为四期,还不包括天顺、至正时期。陈基和欧阳玄的说法也有相同之点,除了为欧阳玄突出的元贞、大德以外,其他三个年代的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他们都没有讲到元末散文情况。王禕《宣城贡公文集序》中说到元末“文学之士”寥寥的情况:“今天子元统以来,致治为尤盛,而文学之士至于今则遂以日继沦谢而几于寥寥矣。”他说只有贡师泰的文章“气充而能畅,辞严而有体,讲道学则精而不凿,陈政理则辨而不夸,诚足以成一家文言而继前人之绪矣。”自然,除贡师泰外,元末有名的散文家尚有李孝光、陈基、杨维桢等人。
元王朝正式建立后统治时间不到百年,一般说来,散文发展可以延祐为界,分为两期。前期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姚枢、任士林、吴澂、赵孟、杨奂、王恽、程钜夫。这些人多数是金、宋遗民。文章古朴,时露怀念故土的思想感情。中后期作家有吴澄、邓文原、马祖常、元明善、虞集、吴莱、黄溍、欧阳玄、柳贯、陈旅、苏天爵、杨维祯等人。他们大都生活在元代由盛而衰时期,于和平雅淡之中,时有离乱困苦的叹息声音。中后期散文中封建道德的忠孝节义,大抵比前期更加浓郁。延祐初,恢复停止了78年的科举,程文海皇庆二年代皇帝写了一个《科举诏》说:“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所谓浮华过实,就是说写文章不要过多地流露感情,对人对事不要描写,少用形容辞。至于“德行”、“经术”自然是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封建行为准则。想作官的人,就得参加考试,就得写迎合统治者口味的文章。这种风气形成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散文创作。
元代散文比起宋朝和唐朝来,没有大作家,也没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明人王世贞因此说有元一代无文章,这当然是过于绝对的说法。在前期作家中,戴表元的散文,清深雅洁,《送张叔夏西游序》、《寒光亭记》、《清峙轩记》等篇,清洁而有新意,文辞生动。赵孟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画家。他的题画文,文中有画。如《吴兴山水清远图记》记画中山水的位置,山上的树木土石,山下的水中葭苇,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题李仲宾野竹图并序》说:“此野竹图尤诡怪奇崛,穷竹之变,枝叶繁而不乱,可谓毫发无遗恨矣”。即使不对照画图,从这段散文也可以想象出那幅画面来。王恽的《烈妇胡氏传》写一个柔弱妇女抽刀杀虎救夫,写这个女人由于“知有夫而不知有虎”,真挚的爱情使她勇气百倍。后期作家虞集的《陈炤小传》、《答刘桂隐书》褒扬忠于赵宋的人物,寓意深远。杨奂的《汴故宫记》记述北宋的大内遗迹甚详。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照着看,可发人深思。马祖常的《记河外事》,柳贯的《送段吉甫州判序》论说国家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文理相彰。黄溍的《说水赠春卿》,设想奇妙。此外象张养浩《济南龙洞山记》、宋本的《水木清华亭记》、杜本的《怀友轩记》、谢应芳的《送赵县尹之安仁序》、姚燧的《序牡丹》、《送李茂卿序》、许有壬的《文丞相传序》、杨维祯的《耕间堂记》和《槐阴亭记》等,都写得比较出色,堪称佳作。李孝光的《大龙湫记》,以传神的笔触描绘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情景相融,是元代游记散文中的出类拔萃之作,几乎可以和唐代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的游记文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