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2:42:03作者:百科
[拼音]:gongjushu
[外文]:reference books
供查找和检索知识和信息用的图书。因一般不以提供系统阅读为目的,而是作为在需要时查考和寻检知识使用的辅助工具,故称工具书。工具书内容概括,信息密集,在体例结构及编排上更多地考虑到寻检查阅的方便,是人们求知治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西方, 与“工具书” 类似的概念还有参考工具、参考源、参考资料等,但它们的范围通常比“工具书”要宽泛得多。有人将可作为工具书使用的出版物都视为工具书。如美国工具书专家L.肖尔斯将地理资料、传记资料、连续出版物、政府出版物、视听资料等也列为工具书;美国工具书专家G.杰霍达和J.S.布劳那杰尔将卡片目录、文献指南、专著和教科书、原始出版物等也视为工具书。在中国和日本、人们习惯上把采用词典体例编纂的工具书称为辞书。
沿革工具书历史悠久,是伴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历代修纂的工具书数量大, 类型多, 尤以字典、书目(见目录)、类书、政书等著称于世。周代的《史籀》、《周谱》、《山海图》为以后的字书、历书、图谱、表谱奠定了基础。汉代的《别录》、《七略》和《说文解字》是书目和字典的先驱。三国魏出现了首部类书《皇览》,唐代编纂了政书《通典》,宋代则编纂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四大书”。元代编有《文献通考》,明代编纂了世界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还出现了较早的索引《两汉书姓名韵》。清代编纂了大量工具书,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总目》、《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历代史表》及实测地图《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并将“三通”续成“九通”。中国古代的大型工具书多由官方组织修纂,以宣扬帝王文治武功和实行思想统治为目的,“钦定”以后即不能修订,且亡佚缺损较多。这些工具书在查考古代文化和典籍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学东渐以及学术观念,治学方法改变,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以实用为目的的工具书大量出版,如 《中华大字典》、《辞海》、《辞源》、《申报年鉴》、《图书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全国文化机关一览》、《期刊索引》、《日报索引》、《(生活)全国总书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又编纂了《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英华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年鉴》、《世界知识年鉴》、《中国工商企业名录》、《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等。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工具书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和数量都大为增加。
工具书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巴比伦人制作的泥板地图、古埃及记载尼罗河泛滥及有关的天文、 气象的年历等都是古代工具书的萌芽。 古希腊、罗马的难词表, 经长期的演变而成为后来的词汇、 词典。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11~13世纪,英国皇室出版有清册性的名录,欧洲编纂了各种《圣经》文本的语词索引。15世纪由于文艺复兴以及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图书出版事业发达,出现了国家书目、国际书目。18世纪法国狄德罗等人编纂的《百科全书, 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曲》,创众人编纂巨帙工具书的先例,并在当时的启蒙运动中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19~20世纪, 因工商业的发达和科学文化交流的频繁, 工具书编纂出版业飞速发展, 如百科全书在更多的国家出版,便捷型工具书大量产生,书目、索引除在形式和规模上发生变化以外,更加讲究时效性。工具书的类型日益丰富,修订速度加快,在信息交流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类型工具书种类繁多。一般常见的形式有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地图、书目、索引等,在中国还有字典、类书、政书等类型。工具书按其内容性质可区分为综合性工具书和专门工具书。美国工具书专家W.A.卡茨在其《参考工作导论》 (1987年第 5版) 一书中将工具书按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划分为控制—检索—指示线索型工具书和资料型工具书两大类,前者指各类型的书目、 索引,后者指各类型的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图谱、传记资料、词典、地理资料及政府出版物等。
体例结构控制—检索—指示线索型工具书 (如书目、 索引、 文摘)以款目为基本单元, 资料型工具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则以条目或词目为基本单元。工具书的主体部分即是将这些基本单元按分类、主题、字顺、时序、地序或其他可检顺序排列。工具书通常还要设置参见系统,附有各种索引,以便从多角度查检使用。每部工具书前都应有编纂说明、体例介绍等。
功能工具书是应社会广泛的知识与信息需要而产生的。工具书旨在概括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数据或基本资料,向使用者提供较成熟的知识或提供相关信息。工具书都具有提供检索或查寻的功能。一些工具书 (如百科全书) 除检索功能外还兼有教育功能,有些工具书(如书目、索引)还可用作系统求知、深入研究的指南或入门工具。工具书编纂出版的数量、质量以及规模等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
鉴别与评价鉴别与评价工具书对于读者以及编纂、出版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可从以下 6个方面对一部工具书进行鉴别与评价。
(1)权威性,如编纂部门的学术地位、声誉;主编的经历和学术造诣;撰稿人的专长和学术素养;编辑的资历和编辑水平等。
(2)内容与收录范围。
(3)编辑风格,包括客观性、学术性、概括性和可读性、参考文献的质量等。
(4)及时性,包括内容的新颖程度、修订方式、资料更新的速度等。
(5)体例,如编排特点和易检程度,参照和索引系统的使用实效。
(6)外观,包括纸张、印刷、版面、插图、装帧的质量。
工具书指南是从使用和鉴别的角度对工具书进行研究的成果。这类图书旨在选择、鉴别、评价和报道工具书,内容比一般书目广泛,编辑方式较为灵活,每类往往先讲述该类工具书的共同特点和沿革,然后逐一介绍和评价。著名的工具书指南有:
(1)美国 E.-P.希伊的《工具书指南》(1986年第10版)。该书初版为A.B.克洛格于1902年出版的《工具书研究和使用指南》,只收英文工具书,第3~6版由I.G.马奇负责修订扩充,增收了非英语国家的工具书,第7~8版由C.M.温切尔主编,第9~10版则由希伊修订, 收书1.4万种。 该书选材精练,著录准确,评价客观,索引完备,是权威性的工具书指南。 ② 英国A.J. 沃尔福德主编的《参考资料指南》。1959年初版。第4 版(1980~1986)收录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应用技术领域的工具书 1.5万多种,按《国际十进分类法》编排,提要详细,评价客观, 侧重于新书, 但缺少对各类工具书的综合介绍。1989年起出版第5版。
(3)《美国工具书年鉴》,1970年起出版,报道美国新版工具书和再版工具书,每年约收书1800种,每5 年出版一次累积索引,分段出版“最佳工具书”,如《1981~1985年最佳工具书》。
(4)中文工具书指南1949年前有何多源编的《中文参考书指南》(1936),收书2000多种。80年代中国出版了大批工具书简介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