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2:13:52作者:百科
[拼音]:fengni
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也称“泥封”、“艺泥”。春秋末出现了玺印,封泥也随之产生。盛行于秦、汉、魏、晋,至唐以后消失。
中国古代在封缄公文或书信时,在简外再加上一检(即刻有横向小木槽的木片),用绳索将检捆缚起来,在槽内捺上一块湿泥将绳结盖住,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印文。若一份文书的简较多,可把简贮放在绢囊之内,口上用绳扎住而加检封缄。从马王堆汉墓和阜阳汉墓的发掘得知,西汉时盛物的陶器或笥箧,同样可用木检封缄。汉以后因纸张逐渐代替了简牍,用封泥封文书、杂物的办法也逐渐消失。唐代的封泥,与战国秦汉的不同,在白垩泥上所留的仅是红色的印文。
清道光年间在四川、关中出土了一批秦汉封泥,当时误认为是铸印之范。至戴熙、刘喜海始判明为封泥。王国维作《简牍检略考》,才弄清了封泥和检的用法。吴式芬和陈介祺的《封泥考略》,是最早出现的一部有关封泥的专著。后又出版有周明泰《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马衡的《封泥存真》和王献唐的《临淄封泥文字叙目》等书。近30年来,从河南洛阳,内蒙古呼和浩特、额济纳旗、宁城,湖南长沙,安徽阜阳等地的遗址或墓葬中也获得了若干的汉代封泥,为封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