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2:11:15作者:百科
[拼音]:Zhou Gucheng
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898年9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的农民家庭。1917~1921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担任英文、伦理学教员。1927~1930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中国公学任教。1930~1933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2~1942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史社系主任。自1942年秋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执教,曾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后为该校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时,同徐特立等组织教育工作者协会,并与当时担任该校小学部主事的毛泽东结识,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顾问、湖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师;接受毛泽东的委托,担任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42年执教于复旦大学以后,从事民主进步活动,受聘为民主政团同盟顾问,与陶行知等人发表拥护中国共产党组建联合政府主张的共同宣言,与张志让等组织大学教授联谊会;和翦伯赞等一起起草反蒋宣言。由于经常支持学生反迫害、反扶日、反饥饿等活动,被撤去系主任职务,并遭逮捕。195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创建上海历史学会,曾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主席团成员以及首任执行主席、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
在大学任教期间,除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课程外,并于建国后首先开设《世界文化史》课程。讲授《中国通史》时,强调“历史完形论”,着意阐明各个历史事件组成为整体历史过程的必要性,提出了见解独特的中国历史分期法;讲授《世界通史》时,主张着眼全局、统一整体,反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并相继发表过《史学上的全局观念》(1959)、《论西亚古史的重要性》(1960)、《评没有世界性的世界史》(1961)、《迷惑人们的“欧洲中心论”》(1961)等论文,对推动国内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影响深远。他视野宽阔,主张微观与宏观结合,对比中外,撰文《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1981),对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看法。
他的教学和研究,涉及史学、哲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纵述古今、横论中外。六十多年来,著述数百万字,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如:《生活系统》(1924)、《农村社会新论》(1927)、《中国社会史论》三卷(1931)、《中国通史》两卷(1939)、《中国政治史》(1940)、《中国史学之进化》(1947)、《世界通史》三卷(1949)、《黑格尔逻辑大纲》(1951年译)、《古史零证》(1956)、《形式逻辑与辩证法》(1960)、《史学与美学》(1980)、《诗词小集》(1985)等。史学方面的论文已汇编出版了《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1983)。在年已九旬时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世界文化丛书》,于80年代末期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