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董解元西厢记

更新时间:2023-02-03 01:02:11作者:百科

董解元西厢记

金诸宫调作品。即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因说唱时用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故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作者姓董,“解元”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近人卢前《饮虹簃曲题跋》引《玉茗堂钞本董西厢》清代柳村居士跋说:“董解元,名朗”,可备一说。元代钟嗣成在其《录鬼簿》卷上“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中,将董列居第一,并注云:“大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载略同。但也有人称他为南宋人,不可信。《董西厢》卷一写张生游蒲州,作者解释说:“蒲州,乃今之河中府是也。”南宋、金朝对峙时,河中府属金的河东南路,如为南宋作家,不应有上述口吻。

董解元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仕于金”,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称他是“金章宗学士”,均系误解“解元”一词而致附会。《董西厢》卷首用〔仙吕调〕和〔般涉调〕填的几支自叙曲透露了一些作者的消息:他生在“太平多暇,干戈倒载闲兵甲”的岁月。为人狂放不羁,蔑视礼教。他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熟悉唐代传奇、宋代词和民间诸宫调。平日在狂歌醉舞之余,“诗魔多,爱选(撰)多情曲”。作者原来不是民间艺人,所以“打拍不知箇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后来落魄江湖。

 明代天启刻本《董西厢》插图

《董西厢》是今存宋金诸宫调最完整的作品,它标志着那个时代民间文艺的最高水平。这部诸宫调是以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小说为基础,并从李绅《莺莺歌》、宋代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作品中汲取营养而写成的。作者把一篇不满3000字的传奇改编为 5万多字的讲唱文学作品,使它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莺莺传》写崔、张恋爱故事,作品在发议论之处,虽不免“文过饰非”,但它表现青年男女在恋爱上的大胆行为却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所以作品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北宋秦观、毛滂为歌舞所写的〔调笑令〕曾歌咏莺莺故事,但受小令限制,无法展开情节,所以同时代人赵令畤有《莺莺传》未能播之声乐之叹,于是谱〔商调蝶恋花〕十阕以述其事。赵令畤删去了传奇“文过饰非”的内容,肯定崔、张“弃掷前欢俱未忍”,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可是作品主题并未深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没有发展。直到《董西厢》问世,才顿然改观。这部诸宫调揭露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的不得人心,歌颂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斗争,从而突出了反封建主题。与此同时,董解元还成功地塑造了两组有着复杂联系而又互相对立的人物形象,对他们从外貌到内心都作了刻画,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张生已不再是对女性“始乱终弃”的薄倖儿。莺莺仍然温柔美丽,但已不再屈从于命运,形象较之传奇更为丰满。红娘、法聪和白马将军是崔、张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这几个有血有肉、各具特征的人物的出现,既突出了崔、张斗争的正义性,又使胜利结局显得有说服力。特别是将红娘这一个居于奴婢地位的少女形象写得富有光采,尤为难得。与上述人物相对立的崔夫人、郑衙内、孙飞虎则作为反面形象在作品中出现。

《董西厢》结构宏伟。除说词之外,它共用了包括14种宫调的 193套组曲。作者在这种蝉联而下的组曲中对结构和情节作了苦心经营。作品以爱情为主线,用交叉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在相爱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同时巧妙而自然地穿插其他人物的活动。由于矛盾冲突尖锐复杂和采用了夸张、比喻、烘托、倒叙等种种表现手法,心理描写也相当细腻,因而能在平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中获得不平常的效果。从普救寺崔张巧遇起,经过闹斋、寺警、法聪递信、将军解围、西厢待月、客馆拷红、长亭送别、村店惊梦、郑恒传谣、崔张出走,到最后两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止,情节并无神奇怪异,然而波澜起伏,曲折多致,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董西厢》有说有唱,曲多白少,语言优美。金代民间俚曲发达,刘祁曾说:“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归潜志》)作者植根于民间文艺,吸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把它和民间口语熔为一炉,形成为一种朴实浑成的风格。《董西厢》传诵之曲极多,例如长亭送别〔风吹荷叶〕:“忆得枕鸳衾凤,今宵管半壁儿没用。触目凄凉千万种。见滴流流的红叶,淅零零的微雨,率剌剌的西风。”〔尾〕:“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举此一斑,就可以窥见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明代天启刻本《董西厢》插图

《董西厢》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产生。这两部作品文学样式不同,语言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同一题材的双璧。

《董西厢》有明刻数种,即黄嘉惠刻本、屠隆刻本、汤显祖评本、嘉靖三十六年张羽序刻本、闵齐伋刊《西厢六幻》本。后暖红室刊本即据闵本翻刻。人民文学出版社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以《西厢六幻》本为底本,参校多种版本排印。

下一篇:冯焕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