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3:47:41作者:百科
[拼音]:dadaren
[外文]:Tatars,▆атары
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约631.7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部分散居在克里米亚、西伯利亚等地。属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鞑靼”一词起源于7~9世纪时在贝加尔湖东南地区游牧的蒙古部落。13世纪由于蒙古鞑靼人西迁,“鞑靼”这一称谓逐渐传遍整个欧洲。在16~19世纪的俄国文献中,“鞑靼人”成了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的统称。使用鞑靼语,分中部(鞑靼自治共和国大多数居民的用语)、西部(或称米沙尔语)和东部(西伯利亚鞑靼人的用语)3大方言, 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1927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一度改用拉丁字母,1939年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少数信东正教。
鞑靼人的民族历史复杂,3~4世纪时,由于匈奴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向西迁徙进入东欧,许多突厥部落先后移居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接受了当地使用芬兰-乌戈尔语各族的许多文化因素,互相融合。5~7世纪,由于突厥汗国向外扩张,大批突厥部落涌向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的森林、草原地带。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下游,东至中亚地区建立强大的金帐汗国。13~15世纪,大多数被并入金帐汗国的突厥部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结合。15~16世纪,在各封建国家(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亚、西伯利亚等国)存在时期,形成了鞑靼人的各个地方分支:喀山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其中以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一带的鞑靼人人数最多,经济和文化也较发达。16世纪中叶,喀山鞑靼人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1919年,喀山两次被白军占领。 1919年6月恢复苏维埃政权,1920年成立自治共和国。
过去,鞑靼人主要从事农业;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则从事畜牧业和渔业;部分人从事制作靴子等皮革品、首饰以及纺织等手工业。他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在突厥人同当地居民长期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乌拉尔地区鞑靼人的传统住宅是用圆木柱架成的壁桁式木屋,墙上绘有各种色彩艳丽的壁画。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较多地保持着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特点,夏季住帐篷。男女喜爱穿肥大衬衫和灯笼裤,外罩无袖长袍。男子戴绣花小园帽; 妇女戴丝绒小帽和各色头巾, 并喜欢佩带金属胸饰。民间口头创作形式多样,长篇历史传说深受群众欢迎。建筑艺术和装潢艺术保持着许多民族特色。近些年来,石油开采、合成橡胶、机器制造等工业得到发展,农业以生产谷物(小麦、豌豆、燕麦)为主。
另有少数鞑靼人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